Germany冠軍:Porsche 936

完賽里程:4769.923 公里

平均車速:198.748 公里/小時

1976∼1977年間,保時捷推出917繼任者936,雖然它並沒有像917K那樣為保時捷取得空前的成績和榮譽,但是以它為基礎研發的車型的確為保時捷在利曼的霸主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此期間Porsche 936最佳成績為349圈4770公里。

Jacky Ickx說是保時捷利曼賽車最具代表性的車手,生涯總計拿下6座利曼冠軍的Ickx,其中有4次冠軍是在保時捷效力時所拿下。第一台就是1976年的保時捷936,1977年與1981年又以936再奪兩冠。1982年則以956拿下第4冠!

Lancia Stratos HF

一∼三名滿貫

【萬能金龜車】(The Love Bug)是迪士尼於1968年推出的喜劇電影,劇情圍繞著金龜車和他的主人在賽車場內外的溫情勵志故事。從此,金龜車在美國人心中的形象就此翻轉,成為討喜可愛的好夥伴!光1968年 就在美國大賣42萬輛。

由於本片獲得熱烈迴響,迪士尼後來又續拍了好幾部金龜車系列電影,依序包括【金龜車大鬧舊金山】(Herbie Rides Again)、【金龜車進城】(Herbie Goes to Monte Carlo)以及【金龜車大鬧南美洲】(Herbie Goes Bananas)。

另一個讓金龜車登上「神車」神壇的關鍵,則是60年代風起雲湧的嬉皮文化。當時嚮往自由精神的嬉皮青年,酷愛開著造型復古、小巧輕便的金龜車(或同為福斯生產的「麵包車」)踏上公路流浪之旅;就連披頭四也無法抵擋金龜車魅力。

1969年披頭四合體錄製的最後一張專輯《Abbey Road》封面背景(就是後人酷愛模仿的過馬路照)就有金龜車,讓「披頭四-嬉皮-金龜車」的文化形象更加蔚為風潮,受到嬉皮青年追捧。於是,天時地利人合之下,金龜車在美國甚至比在原產地的德國還要受歡迎。

冠軍:United KingdomJames Hunt《69分》
亞軍:
Niki Lauda《68分》Ferrari
 

United KingdomMcLaren-Ford
引擎:
Ford 
輪胎:
Goodyear



1976年法拉利車隊當家車手Niki Lauda於德國紐伯林賽道發生嚴重事故的當下,人都還未上救護車,法拉利車隊就已經找 好替代車手!當年Niki Lauda算是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最後僅花40多天就重回賽場,靠的是驚人意志力。由此看出車手對於那世界冠軍的無比渴望。相較起來法拉利為了追求冠軍的不擇手段,Niki Lauda的堅強意志在此顯得高尚許多。



不過在1976年閉幕站:日本大獎賽,Niki Lauda因為當時的天候狀況讓剛復原的他看不清楚賽道,所以選擇退賽,然後他就馬上離開賽場,一直到抵達機場才聽說James Hunt拿下了冠軍!

James Hunt在1976年拿下F1車手冠軍,也是他賽車生涯唯一的冠軍!但1976年車隊冠軍依舊是Niki Lauda所屬的法拉利車隊。James Hunt個性狂放,在生涯初期就以不怕撞車的積極風格獲得「Hunt The Shunt」的稱號,甚至還曾經在車禍之後,氣急敗壞地衝下車將對方車手推倒在地。更不用說在參與贊助商的公開活動時,無視合約規定,穿著T-Shirt與牛仔褲、甚至是光腳出席。金髮帥男:James Hunt的形象始終是花花公子,他說:「女孩們喜歡賽車手,是因為他們接近死亡!」,傳聞他曾與5000位女性發生過關係,在1976年最關鍵的日本大獎賽前,傳說James與33位英國航空的空姐發生關係,但依舊拿下1976年F1車手冠軍。

1976年之後的賽季,James雖然偶有佳作,但整體來說並不算好,1977年只拿到第五名,1978年單站最佳成績只獲第三名,且賽季中他的好友:Ronnie Peterson因為車道意外過世,帶給James心理重創。1979年季初則多次因故退賽,最後他選擇在摩納哥大獎賽正式宣布退休。退休後的James並不寂寞,他加入了BBC節目《Grand Prix》擔任F1賽事評論員,非常受歡迎。後來也陸續參加廣告或電視節目的客串演出。直到40歲以後,James總算安定下來,歷經兩任婚姻的他在餐廳遇見了服務生Helen Dyson,卻在電話向她求婚的一小時之後,被發現心臟病發猝死在家中,享年45歲。留下了兩位與第二任妻子生下的小孩。

 

冠軍:  Lancia Stratos HF《112分》

亞軍:Germany Opel Ascona《57分》

冠軍車隊:Ferrari《83分+第4冠》
分站冠軍:6、領先分數:9(險勝)

引擎:
Ferrari
輪胎:
Goodyear
亞軍車隊:
United KingdomMcLaren-Ford《74分》

1976年號稱是F1最經典賽事,主角是金髮帥哥:James Hunt與外號叫「鼠王」的Niki Lauda。

麥拉倫與法拉利在這年鬥爭不斷,在第四站西班牙大賽,不被看好的James Hunt奪下第一個分站冠軍,賽後卻遭法拉利車隊檢舉,指稱他的賽車寬度不符規則,讓他的分站冠軍被取消。麥拉倫車隊不服提出上訴,兩個月後麥拉倫車隊勝訴,此時已接近賽事尾聲。

閉幕賽大雨磅礡,Hunt一起跑就領先,比賽才進行2圈,由於雨水侵浸Lauda的頭盔,讓他尚未復原的燒傷眼皮無法睜開,只好含恨退賽。 Hunt也沒好到那裡,經歷1次爆胎,最終以第3名完賽,年度積分領先Niki Lauda一分,拿下1976年車手冠軍,不過法拉利車隊依舊拿下車隊冠軍。

1976年F1大賽的驚喜很多,該年發生了一連串的意外、競爭也異常激烈!最後由麥拉倫車隊的James Hunt拿下冠軍,但在德國紐柏林賽道上發生重大意外的Niki Lauda居然也能憑著高超的技巧和意志力,取得1976年的亞軍。不過1976年的第三名與第四名居然也是一則傳奇故事,而且與成績無關、與車手無關、只是因為這是一台使用了Ford 3.0升自然進氣V8引擎的特殊六輪賽車:Tyrrell P34。

1975年Tyrrell車隊首席設計師:Derek Gardner突發奇想,將原本的四輪賽車設定更改為前四後二的六輪設計,他認為這種設計可以幫助賽車在過彎及減速時達到更佳循跡性和更有效的制動力, 足以讓賽車更快速轉彎,直線加速時也能保持穩定!於是他們修改了賽車的前懸吊、轉向結構與特別設計的碟煞系統,並請Good Year特別研發了10英吋賽車胎,於是F1史上首台六輪賽車:Tyrrell P34賽車於焉誕生。

1976年F1賽季,Tyrrell P34賽車由 Jody Scheckter與Patrick Depailler分別駕駛3號及4號車參加比賽。Patrick Depailler陶醉於P34帶來的優異表現,但是首席車手:Jody Scheckter始終無法接受這個突發奇想,所以在1976年賽季結束後就憤而離開Tyrrell車隊。雖然首席車手無法接受,但是P34的表現並沒讓Tyrell車隊失望,在1976年瑞典賽,Tyrrell P34的3號及4號賽車囊括了冠亞軍,Jody Scheckter則成為駕駛Tyrrell P34賽車唯一贏得分站冠軍的車手。在整個1976年賽季,駕駛Tyrrell P34的兩位車手甚至還拿到年度第三、四名,要知道∼冠亞軍可是 鼎鼎大名的James Hunt與Niki Lauda這兩位大明星呢!

1976年賽季後,各家大廠開始效仿Tyrrell研發六輪賽車,March 2-4-0 和Williams FW08B就是當時的產物,不同的是:這兩款賽車的第三軸是安裝在車身後方,做為第二傳動軸使用,而且這兩款車從來沒有正式參加F1賽事;直到1978年,由於沒有輪胎供應商願意幫P34特別開發10英吋賽車胎,所以P34接下來幾場賽事並沒有更傑出的表現,從此便正式步下F1舞台,1983年,FIA訂立了全新規則禁止六輪賽車,於是乎∼獨特的六輪賽車身影就此消聲匿跡。

Germany冠軍:Porsche 936/77

完賽里程:4671.630 公里

平均車速:194.651 公里/小時

冠軍:Lancia Stratos HF

亞軍:Fiat 131 Abarth

冠軍: Niki Lauda《72分》

亞軍:South Africa Jody Scheckter《55分》Wolf

冠軍車隊:Ferrari《95分+第五冠》
《75∼77車隊三連霸》
分站冠軍:4、領先分數:33

引擎:
Ferrari
輪胎:
Goodyear
亞軍車隊:
United KingdomLotus-Ford《62分》

1977年賽季,雖然法拉利車隊拿下雙料冠軍,不過拿到車手冠軍的Niki Lauda卻在最後兩場比賽跟車隊鬧翻了!老子不開了!所以法拉利車隊只好找維倫紐夫代打最後兩場。

維倫紐夫代打的第一場比賽僅以第12名完賽,第二場比賽也是1976年閉幕站:日本大獎賽,維倫紐夫和Tyrrell車隊的Ronnie Peterson發生碰撞,維倫紐夫的法拉利賽車騰空飛起,墜落在觀眾席上,當場造成2人死亡、9人輕重傷的慘劇。維倫紐夫本人卻奇蹟性的毫髮無傷,但引起軒然大波,維倫紐夫差點被開除了!

冠軍:Sandro Munari《31分》
Lancia Stratos HF

亞軍:
FinlandBjörn Waldegård
《30分》Ford

 

蘭吉雅車隊是很有競爭力的車隊,在1977之前陣中也有兩位王牌車手,所以鬥爭不斷。

蘭吉雅車隊向來偏愛喜愛義大利車手:桑德羅•穆納里(Sandro Munari),對擅長駕駛Stratos的瑞典車手:比揚•瓦爾德加德(Björn Waldegård)就異常冷淡,逼得他轉隊去福特車隊,Sandro Munari就順利成章成為WRC第一屆車手冠軍。 由於蘭吉雅屬於飛雅特集團,所以當飛雅特有新車Fiat 131要推出,Lancia Stratos HF只能參賽到1977年就功德圓滿了!

冠軍: Fiat 131 Abarth 《136分》

亞軍:United States Ford Escort RS1800《132分》

1971年,具有20年改裝歷史的Abarth正式納入Fiat集團旗下,成為集團內專屬改裝部門,並與 蘭吉雅合作研發車款、設計拉力賽車,其中以124 Abarth、131Abarth兩部Rally賽車最為有名。Fiat 131 Abarth是一款冠軍車型,在1977∼1978年和1980年三度問鼎 車隊冠軍,Marku Alen與Walter Rohrl也分別在1978及1980年拿到車手冠軍。1976年到1981年間總共贏得20次分站冠軍。

Fiat 131 雖然是冠軍車,但引擎輸出其實平凡無奇,Abarth將原本直列四汽缸單凸輪軸8活瓣引擎改為雙凸輪軸、 再採用非常歐洲風格的懸掛系統,配合僅980kg的重量,讓這台車可以到達4.3kg/HP的推重比,供油系統也採用燃油噴注系統,總之,由Abarth負責改裝的Fiat 131是完全脫胎換骨的跑車,得以在WRC出盡風頭。

冠軍:Renault Alpine A442B

完賽里程:5044.53 公里

平均車速:210.189 公里/小時

1978年雷諾A442B奪得利曼大賽冠軍,在繼承當時中冷、尾翼、突出輪轂等造型特徵時,雷諾 A442B首次採用了《封閉式座艙》,讓賽車整體風阻和油耗量更小,最終成績如它的黃色塗裝一般驚艷369圈5044公里!

Germany冠軍:Porsche 911 Carrera


亞軍: Renault 5 Alpine

冠軍: Mario Andretti《64分》
亞軍:
Sweden Ronnie Peterson《51分》
《冠亞軍同隊+雙料冠軍》

冠軍: United KingdomLotus《86分+第7冠 》
分站冠軍:8、領先分數:28
引擎:
Ford
輪胎:
Goodyear
亞軍:
Ferrari《58分》

馬里奧•安德烈蒂(Mario Andretti ,19402月∼) 是出生於克羅埃西亞的義大利人, 在1964年歸化美國 。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獲得過F1Indy500Daytona 500總冠軍的車手。Mario在1978年駕駛Lotus 79賽車以所向披靡的速度拿下Lotus第7座世界冠軍,可惜這也是Lotus車隊與美國車手最後一次拿到冠軍!

蓮花車隊的二號車手Ronnie Peterson是一位速度快也具備紳士風範的瑞典車手,由於Mario在1978年賽事結束後要退休,所以大家都建議Ronnie挑戰Mario、爭取冠軍。該年荷蘭大獎賽Mario在桑德福賽道領先,但是他的煞車出了問題,而Ronnie卻乖乖守在他後方護航,Ronnie說道:「當我跟蓮花車隊簽約時就已經許下了承諾,假如我現在打破承諾,以後還有誰會信任我?」,真是令人敬佩的車手!

Alpine是由Jean1955年所成立的汽車公司,由於老闆同時身兼了車手與商人的身分,最初是以Renault 4CV 的底盤及引擎打造了首款小跑車A106,具備輕巧、靈活與高性能特性,可兼具日常使用與賽車比賽之用,然而讓Alpine聲名大噪的 作品,則是在1961年問世的A110,它曾獲得包括:1973年世界拉力賽的冠軍、19731974年蒙地卡羅拉力賽及1978年利曼24小時賽的冠軍,並在許多賽事戰功彪炳,奠定其於車壇的地位。不過Alpine1973年時被雷諾集團收購,成為該集團旗下品牌之一。
Lotus公司的名稱實際上跟「蓮花」沒有任何關連,會採用這個字的源由是Colin Chapman剛創業時,默默無名的他賣車的主要管道就是汽車拍賣會,剛開始因為無人購買而流標,工作人員就在車身寫了lot u/s(Lot unsold)的字眼,此時湊巧有人問這部車的名字,Colin看著車上的字便脫口而出:它叫Lotus,自此之後就成為公司名號。

 

 

 

冠軍:Markku Alén《52分》

Fiat 131 Abarth

亞軍: Jean-Pierre Nicolas《31分》
Peugeot 504
 

冠軍:Fiat 131 Abarth《134分》

亞軍:United States Ford Escort RS1800《100分》

軍:Germany Opel Kadett《100分》

Germany冠軍:Porsche 935 K3

完賽里程:4173.93 公里

平均車速:173.913 公里/小時

1979年保時捷奪冠車型為935K,相較於前幾屆方方正正的「利曼專用車」,935K小巧而又動感十足, 這是第一次由改裝自量產車的賽車捧得利曼大賽冠軍!不過規則改變使整體成績偏低。935K奪冠成績為307圈4174公里,相比上一屆冠軍下滑將近20%!

這台Porsche 935又名「Baby」,因為車尾拉長;外型跟嬰兒一樣圓潤。

冠軍:Lancia Stratos HF
亞軍:Ford Escort RS1800

福特汽車在1975年正式發布Ford Escort RS1800來取代之前讓眾多車迷「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的RS1600?這兩台車非常相似,但RS1800的動力有顯著提昇!RS1800的強項是加速性能,所以在肯亞和芬蘭站的砂石路上所向披靡!但在柏油路面,戰績多半不好!

1979年版的Escort RS1800,由於啟用了燃油噴射系統,讓這款賽車能輸出270匹馬力,而且更堅固耐用,完美的前後軸重量分配讓賽車性能更好!

冠軍:  Jody Scheckter《51分》

亞軍:Canada Gilles Villeneuve《47分》

《冠亞軍同隊+雙料冠軍》

冠軍: Ferrari《113分+第6冠》

分站冠軍:6、領先分數:38

引擎:Ferrari

輪胎:Michelin

亞軍:United Kingdom Williams-Ford《75分》

1979年是法拉利車隊:維倫紐夫生平最成功的一年,這年他一共取得了3座分站冠軍,並且和隊友裘迪•薛克特(Jody Scheckter)纏鬥到最後一場才以四分之差讓出世界冠軍。其中第八站法國站最後三圈維倫紐夫和雷諾車隊車手瑞內•阿爾努(René Arnoux)為了爭奪第二名展開激鬥,兩人不斷的互相交換領先位置,激烈的程度令人血脈賁張,成為F1史上最著名的經典片段。

1979年,成軍已經十年的Williams車隊終於拿下了F1的首場勝利,Clay Regazzoni駕駛FW07在英國站拿下分站冠軍,十年磨一劍,真是等夠久了!

雖然在這年,法拉利車隊與其車手Jody Scheckter拿下雙料冠軍,但之後的20年年,法拉利車隊就與車手冠軍絕緣。何況這年冠軍:Jody Scheckter整年賽季只贏兩場比賽,隊友:Gilles Villeneuve反倒是贏了三場比賽。

United Kingdom冠軍:Range Rover

Range Rover的傳奇起源自1960年,當時Land Rover面對持續成長的4x4 休閒車款的市場,決議開發一款中型SUV來進軍這個市場,而原型車於1966年推出,最終成品則在1970年 上市,第一代Range Rover 的銷售期長達25年,一開始僅有二門設計,搭載一具輕量化的鋁合金V8引擎、全時四驅系統與全地形煞車碟盤。首屆達卡拉力賽則是三門車款。

冠軍:Björn Waldegård《112分》Ford Escort RS1800
亞軍:
FinlandHannu Mikkola《111分》

此人當年到處打工,故無車隊可言

《冠亞軍同隊+雙料冠軍》

瑞典車手:比揚•瓦爾德加(Björn Waldegård)加入福特車隊之後,雖然車隊氣氛融洽,而且他代表福特車隊的出站的前四場比賽中就有登上了領獎台。但他其實只是福特車隊第三號車手。第一號車手是瓦塔寧(Ari Vatanen),第二號車手則是米克拉(Hannu Mikkola),他是天賦異禀的芬蘭車手,僅駕駛福特賽車參加了21場比賽,就贏得五場分站勝利。

瓦爾德加並非擁有絕對速度的車手,加盟福特之後,還曾經去賓士車隊打工、而且還在象牙海岸拉力賽拿過積分,不過他依舊贏得1979年WRC車手冠軍。

米克拉由於太熱衷在英國錦標賽,所以把WRC的重要順位擺在第二,1979年輸給隊友:瓦爾德加(Björn Waldegard)屈居年度亞軍。米克拉在1980年再一次挑戰年度車手冠軍,但依舊以亞軍收場,最後在1981年跑去奧迪車隊,在1983年終於等到年度總冠軍。

冠軍:Ford Escort RS1800《122分》

亞軍:Japan Datsun 160J《108分》

雖然福特車隊氣氛融洽、一號∼三號車手都很厲害,甚至連三號車手:瓦爾德加德都能拿到年度車手冠軍!Ford Escort RS1800的性能自然不在話下,但福特車隊在1979年得到雙料冠軍之後,廠隊就退出了WRC。

冠軍:Rondeau M379B-Ford Cosworth

完賽里程:4608.02 公里

平均車速:192.000 公里/小時

法國Rondeau公司靠著379B的賽車拿下1980年的利曼冠軍,對於一個小型車廠而言,338圈4608公里的成績已經讓保時捷之類的利曼大咖感到緊張 。

後來Rondeau吸引到眾多退役賽車手加入,發展成 為法國最後一個獨立的跑車品牌:文圖瑞(Venturi),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製造了許多搭載PRV引擎及雷諾變速箱的中置引擎雙門小跑車,2001年被併購,轉型為電動車。

 

冠軍:Fiat 131 Abarth

亞軍:Lancia Stratos HF

冠軍 Alan Jones《67分》

亞軍:Brazil Nelson Piquet《54分》Brabham

冠軍車隊:United KingdomWilliams《120分》
分站冠軍:6、領先分數:54

引擎:
Ford
輪胎:
Goodyear
亞軍車隊:
Ligier-Ford《66分》

1979年,成軍已10年的威廉斯車隊終於拿下了F1的首場勝利,瑞士賽車手:Clay Regazzoni駕駛FW07在英國站拿下分站冠軍,十年磨一劍,真是等夠久了!1980年威廉斯車隊終於轉運了,資深車手:Alan Jones與Carlos Reutemann聯袂為威廉斯車隊奪下首座車隊總冠軍,Alan Jones也順利奪得1980年車手冠軍。

 

 

 

Germany冠軍:Volkswagen Iltis

VW Iltis只參加過第2屆達卡大賽,它的勝利成就造成了極為重大的的影響。VW Iltis於瑞典進行的冬季測試,開啟了Audi Quattro全時四輪傳動系統的發展,此概念的影響力,時至今日仍然存在。

冠軍:Walter Röhrl《118分》
Fiat 131 Abarth
亞軍:
FinlandHannu Mikkola《64分》

冠軍:Fiat 131 Abarth《120分》

亞軍:Japan Datsun 160J《93分》

196公分高的德國車手:沃爾特•羅爾(Walter Rohrl)在1973年成為Opel的職業車手與產品代言人,後來又待了許多車隊,在這漂泊的賽車歲月中,他曾經駕駛4輛不同品牌的賽車4度獲得蒙地卡羅站冠軍。1980年,他駕駛飛雅特131 Abarth賽車獲得了生涯第1個冠軍,1982年再拿第2個,後來又成為B組最炙手可熱的車手。他有強烈的車感,可以像控制身體一樣來控制賽車;還有與生俱來的「記路」天分,可以在領航員還沒有報出路之前提前做出動作,這讓他在夜賽時如魚得水。

Germany冠軍:Porsche 936

完賽里程:4825.348 公里

平均車速:201.056 公里/小時

多虧Rondeau在1980年奪冠,否則利曼可能出現保時捷10年獨霸的尷尬場面。

1981∼1987年,保時捷用936、956和962C完成了7連冠創舉。由於1981年利曼比賽規則變動,包括對比賽用油的限制和對地面效應的開放,於是對流線造型、雙渦輪、噴油系統做了充足優化的保時捷956成為了C組之王。相比於917,保時捷956碩大的尾翼能夠提供3倍的下壓力,操控性能 簡直是空前絕後!

1980年代是保時捷前所未有的黃金年代,1981~1987年的利曼冠軍皆由保時捷拿下,創下7連勝佳績。 

冠軍:Renault 5 Turbo

雷諾5早在1972年便已經上市,但直到八年之後的1980年才推出了瘋狂的雷諾5 Turbo,推出的原因就是為了參加第四組別拉力賽。

Renault 5 Turbo顧名思義就是加裝了渦輪增壓引擎的雷諾5號,這台車在1981年蒙地卡羅拉力賽出道,車手Jean Ragnotti和領航員Jean Marc Andrie一舉奪下冠軍。不過當年的賽車大多都沒有考慮空氣動力學,而R5 Turbo方方正正的外觀,更是毫無空氣動力可言!

1983年,世界拉力錦標賽取消了第四組別,取而代之的就是瘋狂B組。為了符合B組賽事,雷諾5 Turbo曾經進行了升級,動力由原來的210匹提升到285匹,但這沒啥屁用!因為他面對了法拉利288 GTO、保時捷959,還有強到不像話的標緻205 T16、蘭吉雅Delta S4,所以1984年拉力賽,強化版的雷諾5 Turbo拿到總成績第三,然後就退出江湖了!

冠軍:BrazilNelson Piquet《50分》
亞軍:
 Carlos Reutemann《49分》Williams

車隊:United KingdomBrabham 
引擎:
Ford
輪胎:
Goodyear+ Michelin

雖然1980年之前,布拉漢姆車隊提出許多的創新,包括在比賽中加油、碳質剎車盤、液壓氣動懸吊系統以及1978年推出的驚世駭俗「風扇車」:BT46B ,不過只贏了一場比賽就被撤銷資格。

1981年,布拉漢姆車隊設計的地面效應賽車:BT49-Ford終於奏效,由巴西車手:尼爾森•畢奇(Nelson Piquet)獲得他生涯第1座冠軍。

1981年,麥拉倫車隊生產了第一輛由碳素纖維材料製成的賽車,這一材料在後來被廣泛應用於整個汽車業。

Jacky Ickx是保時捷參加利曼大賽史上最具傳奇性與代表性的車手,生涯總計拿下6座Le Mans冠軍。其中4次冠軍就是為保時捷車隊時所拿下。

Jacky Ickx在為保時捷車隊出賽時期,曾在1976、1977與1981年駕駛以540hp輸出的Porsche 936賽車,為保時捷拿下3次冠軍。在1982年的比賽中,再以956賽車拿下為保時捷車隊的第四座冠軍。

1983年Jaky Ickx駕駛賓士280 GE又勇奪達卡越野賽冠軍,橫跨三種不同賽事(F1共有8場分站冠軍)皆有斬獲。

阿根廷車手:卡洛斯•瑞特曼(Carlos Reutemann,1942年4月∼)在1981年的最後一站被超越,以1分之差錯失世界冠軍。他是繼Leo Kinnunen(駕駛保時捷911SC)第二位站上WRC頒獎台的F1車手,他在家鄉的表現比較威!1980年駕駛Fiat 131 Abarth和1985年駕駛標緻205 T16都拿過阿根廷站季軍。他也是30年來唯一在F1與WRC皆取得積分的車手(雷克南在2010年於約旦 曾拿過第8名)。

後來他成為阿根廷知名的省長與參議員,在2010年曾經考慮參選阿根廷總統,不過後來放棄了。

United Kingdom冠軍:Range Rover(2)

1981年達卡拉力賽冠軍是當年推出的五門車型,不過車款依舊是1970年的第一代Range Rover,因為銷售期長達25年。

冠軍:Ari Vatanen《96分》

Ford Escort RS1800 

亞軍:Guy Fréquelin
《89分》Talbot

福特車隊早期最重要的車手就是阿里•瓦塔寧(Ari Vatanen),他認為Escort RS1800是他感到最得心應手的賽車。雖然Vatanen實力超群,但也經常在比賽中把福特賽車撞成破爛不堪的一堆廢鐵。

70年代,車手們往往只會在一個車隊呆一個賽季,但是瓦塔寧卻從1975年開始待到1982年底。因為很多前輩芬蘭車手都會在福特車隊老闆面前美言他,所以他才加入福特車隊。但入隊之後,他花很長時間才能順利完賽,1980年在希臘站才贏得了自己的首個分站冠軍,雖然1981年成為年度冠軍車手,但那時已經不是福特車隊,而是David Sutton的私人Escort車隊,福特在1979年得雙料冠軍之後,廠隊就退出了WRC。

Talbot車隊的駕駛Guy Fréquelin雖然獲得了亞軍,但他與領航員:尚陶德後來都改任行政職,前者一直待在標緻雪鐵龍集團直到退休,堪稱WRC最佳領隊,領航員則換了很多車隊,最後還選上FIA主席。

冠軍車隊:United KingdomWilliams
(95分+二連霸)
分站冠軍:4、領先分數:34

引擎:Ford
輪胎:Goodyear
亞軍車隊:United KingdomBrabham-Ford《61分》

1980年剛轉運、勇奪雙料冠軍的威廉斯車隊,當時Alan Jones是1980年冠軍車手,隊上的二號車手是阿根廷車手:Carlos Reutemann時,他的合約有「Jones優先」條款,當他在溼滑的里約賽道上領先Jones,當時車隊命令他禮讓,他卻抗命了,把車隊與Jones都氣壞了!

1981年威廉斯車隊用同樣陣容參賽,Carlos的合約仍然有「Jones優先」條款,雖然Carlos這年很拼,但最後一場比賽大脫線,最後只差Nelson Piquet一分與冠軍絕緣,雖然威廉斯車隊成功衛冕冠軍,但一號車手: Jones卻毅然決然選擇了退休。而二號車手Carlos在1981年的表現也到達生涯高峰,一年後也退休了。

Lotus Esprit,是蓮花汽車公司在70年代的力作,曾經在兩部007電影出現過。90年代也在電影《麻雀變鳳凰》出現。這台車由義大利設計師:Giugiaro設計、使用高性能V8引擎,從1976年開始生產至2004年停產,共製造了10675台。

1979年,FISA(FIA前身)同意在拉力賽車使用四輪驅動系統。1981年的葡萄牙站中,由AUDI QUATTRO賽車擔任0號安全車,所開出的賽段總時間居然比冠軍還快了半小時!引起眾家車廠的震撼!

1981年的四驅車震撼還不止安全車,還包括女車手:MICHELE MOUTON駕駛AUDI QUATTRO在1981年的義大利站贏得分站冠軍,創造了WRC歷史。這年AUDI還推出了一種很奇妙的全黑塗裝。
由於Brabham車隊在1981年推出第1台主動式懸吊系統賽車:BT49C,車手在比賽時只要按鈕就能將車身降低至當時規定的最低離地距離6公分。Lotus車隊自然不能漏氣,於是Chapman就想出了更有效率的《雙底盤賽車》Lotus88,結果引起軒然大波、被禁止出賽,Lotus 88成為第1台已推出、但無法出賽的賽車。

日產Datsun Violet是從Bluebird完全獨立出來的新車系,從1979年開始參加WRC世界拉力錦標賽,連續幾年都是車隊亞軍,但從1979年∼1982年在肯亞Safari拉力賽全部都拿冠軍!

冠軍:Talbot Sunbeam Lotus
《117分》

亞軍:
Datsun Violet GT《106分》

Talbot原本是法國公司,Sunbeam原本是英國公司,後來二戰前後,跟其他公司合併再合併,後來變成美國公司,成為克萊斯勒在歐洲的灘頭堡(Opel則是GM的灘頭堡)。後來Chrysler在1978年發生財務危機,遠在法國、天高皇帝遠的Talbot最先被拋售給PSA集團。

Talbot Sunbeam 汽車原本是英國政府為了減少失業而補助克萊斯勒研發的汽車:Horizon,但克萊斯勒歐洲分部賣給標緻之後此車改用Talbot品牌,並成為第一輛拿下WRC拉力賽冠軍的掀背車。同一款車的市場反應熱烈,不僅獲得了1979年歐洲年度風雲車榮銜,更在歐洲及美國兩地分別上市,銷售成績使得該車成為了Talbot最成功的車系。

Talbot Sunbeam-Lotus之所以能得1981年WRC冠軍,是因為裝了蓮花type 911的152馬力發動機、加上5擋ZF變速器和後驅系統,效果相當好!不過這車隊的駕駛與領航員最後都變成管理界名人!駕駛成為日後最有名的領隊,領航員:Jean Todt也晉升為管理者!最後變成FIA主席!是史上最傳奇的領航員!

Audi創辦人之一的Horch便是在1912到1914年間,連續3年拿下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國際越野拉力賽 (Austrian Alpine Rally) 冠軍而奠定其品牌基礎,既然出身於泥土與雪地,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當然得挑戰WRC (World Rally Champion) 世界越野拉力錦標賽才行!所以當1980年Audi推出搭載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的Audi Quattro後,他們馬上就將一輛僅經過簡單改裝的Audi Quattro賽車,投入了歐洲當地的拉力賽事,並於1981年、正式進軍WRC。

至於史上第一輛搭載Quattro四輪傳動系統的房車則是在1977年誕生,這是一台以Audi 80為原型來改造的第一輛Audi Quattro,而Quattro在義大利文中是「四」的意思,而將這套四輪傳動系統正式命名為「Quattro」的過程中並不太和諧,還是Walter Treser在內部力抗群雄後才確立的,當時他或許沒料到,這套系統會讓Audi Sport改寫賽車運動史,甚至等同於Audi的代名詞。但是1977年∼1989年只是概念車,正式版在1980年才於日內瓦車展亮相,1981年正式進軍WRC,1982年開始,Audi Quattro SP終於拿下WRC車隊冠軍,讓當時普遍以後驅為主的世代為之驚艷,也讓Audi成為四輪驅動的代名詞!

Germany冠軍:Porsche 956

完賽里程:4899.086 公里

平均車速:204.128 公里/小時

在保時捷936/81奪得了1981年利曼冠軍之後,主辦單位推出新的規則《C組賽車》,C就是「消耗」的意思,就是規定每場比賽只能使用定量的燃料,所以利曼賽車開始就要運用大量F1的技術,渦輪增壓與地面效應都必須派上用場!賽車造型也是別出心裁,一定追求流線型。

保時捷956是根據《C組賽車》規則而誕生的賽車,
車身由鋁合金單體車架構成,引擎採Type-935 2.6升水平對臥六缸渦輪系統,最大馬力635匹, 採用5速雙離合器手排變速系統。跟936相比,算是全新的車型,1982年登場之後,保時捷956就拿到1982年∼1986年利曼大賽四連霸。不過還是以首次出場的1982年最轟動!當年在利曼大賽獨占1∼3名。

冠軍:Opel Ascona 400

Germany亞軍:Audi Quattro

Germany季軍:Porsche 911SC

從1979年開始,保時捷車隊停止賽車3年,正好 當時保時捷推出了用來取代911與Carrera車型的保時捷911 SC (Super Carrera),所以使用保時捷911 SC的私人車隊就突然變得很多!除了拉力賽之外,保時捷私人車隊參加Daytona 24小時耐力賽成績也是很好!

冠軍:FinlandKeke Rosberg《44分》
亞軍:
Didier Pironi《39分》Ferrari
車隊:
United KingdomWilliams
引擎:
Ford
輪胎:
Goodyear+ Michelin

1982年由於規則變動,F1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全年共有兩位車手喪生。

芬蘭車手:羅斯堡(Keke Rosberg,1948年~)僅拿下一座分站冠軍以及44分積分居然就拿到車手冠軍。因為1982年賽季沒有任何車手取得兩座分站冠軍。 原本呼聲最高的車手冠軍是威廉斯車隊的Carlos Reutemann,可惜,Carlos在最後一站拉斯維加斯的表現超爛,最終以一分之差將冠軍寶座拱手讓人。

威廉斯車隊在1982年曾經以第8名起跑而贏得比賽兩次,車手皆為傲慢無禮、但卻很紅的Keke Rosberg,第一次是1982年瑞士GP,第二 次是達拉斯賽道美國GP。他生涯參加過114場F1比賽,卻只得過5次分站冠軍,但至少在1982年奪得世界冠軍。

1982年,FISAFIA前身)對WRC賽事規格進行了大幅修改,創造了全新的B組,將原本第45組合併到B組 ,N組取代第1組;全新的A組將取代第2組。

B組又分為多種不同排量的組別,於是在當時的比賽中,您可以同時看到買菜車與超級跑車同場競技!按照新規則,B組賽車必須擁有200台相同規格的量產版車型才能參加,但除此之外,賽車並沒有技術上限制,製造商可以利用更大增壓值的渦輪來換取更大的功率,也可以用更輕質的材 料打造車架。總之,只要能夠提升賽車性能,一切都ok!由於限制極少,所以吸引了超過20個汽車製造商參加B組賽事,連賓士、寶馬,甚至是法拉利與俄羅斯車廠:拉達VTFS都跑來參加了!就連A組賽事霸主:三菱也紛紛投入,只是沒獲得成功罷了!

1982年出現的B組其實與之前就存在的第4組有著很多共同點(最大區別在於對量產版車型產量的要求),所以在Group B開賽的1982年,不少廠商仍然使用原本的第四組賽車參賽(考慮到開發週期,這也是無奈之舉),不過僅僅過了一年,在1983年,所有汽車製造商都不計成本把各種黑科技帶入了賽事,所有材料都裝入了賽車內,就是為了減輕車重、增加賽車的動力輸出。 

B組賽車到底強大到何種地步呢?在1986年,蘭吉雅車隊的車手:Henri Toivonen曾經在葡萄牙賽道上開Delta S4參加計時賽,而這位傳奇車手跑出的速度,足以讓他在葡萄牙F1大獎拿到第六名! 

正因為速度太瘋狂!所以到了B組賽事後期,限制車手創造最優秀成績的阻礙已經不再是賽車,也不是車手技術,而是賽道本身。因為每位車手的成績差距僅在23秒間,這代表不可能再快,所以差距只建立在沒發生意外的前提下。如果B組賽車發生意外的話,那絕對是非死不可 !第一次車禍發生在1985年,意大利車手Attilio Bettega駕駛著蘭吉雅037失控撞樹當場死亡;1986年,福特RS200造成三名觀眾死亡、十幾名無辜觀眾受傷的意外更是將B組賽事被輿論強力抨擊;同年Henri Toivonen與領航員開著Delta S4葬身火海是B組賽事走入歷史的最主要原因。「瘋狂B組賽事 」最終於198711日正式宣布取消,卻因為它的不成熟鑄造了賽車史上的傳奇。「文明」的A組迅速成為了WRC最頂級且最有代表性的組別。

FinlandHenri Toivonen

冠軍:Renault 20

 

1982年達卡拉力賽開始變得聲名大噪!因為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兒子Mark Thatcher參與達卡拉力賽時一度失蹤,主辦單位在經過數日的地毯式搜索後終於找到失蹤的Mark,當時柴契爾夫人曾表示「如果主辦單位找不到我兒子,這個比賽休想再辦下去。」。

此騷動意外地讓達卡拉力賽成為世界知名拉力賽事。

冠軍:Walter Röhrl《109分》
Opel Ascona 400

亞軍:Michèle Mouton
《97分》Audi

這是沃爾特•羅爾(Walter Rohrl)拿到的第二座車手冠軍,他的是一輛後輪驅動的歐寶Ascona 400賽車,這年要拿車手冠軍並不容易!因為當年奧迪的風頭正盛!

奧迪總共贏下四場比賽,奪得廠隊冠軍,其中三場是由唯一得過分站冠軍的女車手:米歇爾莫頓(Michele Mouton)贏得。當時羅爾與莫頓競爭超激烈,羅爾用那台早就過時的歐寶勇敢地抵擋住了奧迪,所以Mouton拿到1982年亞軍。

冠軍: Ferrari《74分+第7冠》

分站冠軍:3、領先分數:5(極險勝)

引擎:Ferrari
輪胎:
Goodyear
亞軍:United Kingdom McLaren-Ford《69分》

70年代很拉風的Ferrari 312系列賽車,到了T5這代,在1980年簡直是毫無競爭力可言!由於當時1.5升的渦輪引擎在F1中漸漸成為主流,逼得Ferrari只好推出搭載1.5升V6渦輪引擎的126賽車應戰。

1981年,Gilles Villeneuve在摩納哥與西班牙站拿下勝利,但離冠軍還有些距離!後來法拉利聘請了英國設計師:Harvey Postlewaite花了一整年來加強1.5公升V6引擎可靠性,然後在1982年推出被稱為「Ferrari第一款現代F1賽車」的126C2賽車。它不使用鉚釘底盤、而是採用鋁合金蜂窩狀結構、堪稱經典 !

1982年FISA以安全的理由規定各車隊不得再使用地面效應賽車,導致一半以上車隊抵制賽事,將近20輛賽車退賽。原本法拉利車隊也打算抵制,但義大利方面強 力施壓,法拉利車隊同意參賽。

法拉利126/C2雖然是法拉利第一款現代F1賽車,但是人們卻稱它為被詛咒的賽車!二號車手:Pironi在聖馬利諾站練習賽發生車禍, 一號車手:Gilles Villeneuve則在荷蘭站排位賽最後幾分鐘身亡,Osella車隊年輕車手Ricardo Paletti在加拿大站因為追撞Pironi熄火的車子而致死 。最後則是在當時車手積分榜中名列第一的Pironi在德國站溼地上撞到雷諾車隊的保魯斯而身負重傷、最後只得到亞軍,而且他的F1生涯也就此結束。

法拉利車隊竭盡所能挽救這個悲劇性賽季:下半季藉由Patrick Tambay的努力、還有最後兩站才加盟的Mario Andretti,126/C2低調地為Ferrari贏取了1982年的車隊冠軍。

冠軍:Germany Audi Quattro《116分》

亞軍:West Germany Opel Ascona 400《104分》

1982年、Audi quattro賽車再次擴大了它的優勢,不但共跑出7場WRC分站冠軍,Michèle Mouton也拿到了葡萄牙、巴西與希臘分站的冠軍,她是第一位拿到WRC冠軍的女性車手,並幫助Audi車隊贏得了1982年車隊冠軍的殊榮。

吉爾•維倫紐夫(Gilles Villeneuve,1950年1月∼1982年5月)是加拿大F1傳奇車手,以充滿激情的駕駛風格深受車迷的喜愛,法拉利的創始人: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視他如親生兒子。

1977年賽季,由於法拉利車隊和隊上主將:尼基勞達(Niki Lauda)的歧見愈來愈深,因此在賽季還剩下兩場比賽時,法拉利車隊臨時找來維倫紐夫代打,初次為法拉利車隊出賽的維倫紐夫僅僅以第12名完賽。在1977年度最後一站日本站,維倫紐夫和泰瑞爾車隊(Tyrrell)的羅尼•彼得森(Ronnie Peterson)撞車,維倫紐夫的法拉利賽車騰空飛起、墜落在觀眾席上,當場造成2人死亡、9人輕重傷的慘劇。維倫紐夫本人卻奇蹟地毫髮無傷,這次嚴重車禍讓維倫紐夫幾乎遭到法拉利車隊開除。

1978年最後一站,在維倫紐夫的祖國:加拿大舉行,維倫紐夫終於取得了他生涯第一座分站冠軍,駕駛能力受到肯定。1979年則獲得年度亞軍,在最後一場比賽以4分之差輸給隊友:裘迪•薛克特(Jody Scheckter)。不過1980年是法拉利隊史上最屈辱的一年,由於新車開發失敗,讓堂堂1979年冠軍車隊在1980年只拿到可恥的8分!年度排名落到第10名。維倫紐夫為車隊拿到6分,他的隊友, 堂堂1979年車手冠軍:Scheckter在1980年居然只拿2分,所以賽季結束後就心灰意冷地宣布退休。

1982年,FISA以安全的理由規定各車隊不得再使用地面效應賽車,導致一半以上的車隊聯合抵制本站賽事的抗議行動,將近20輛賽車退賽。原本法拉利車隊也打算聯合抵制行動,但是由於義大利方面的強大壓力,法拉利車隊最後同意參賽。這場只有12輛賽車參加的比賽,兩位法拉利車手:維倫紐夫和隊友迪德·皮洛尼(Didier Pironi)一路遙遙領先。在終場前,車隊下達指令命令兩位車手保持現有的名次,因此領先的維倫紐夫毫無防備,讓皮洛尼從後面超越了維倫紐夫。原本維倫紐夫還以為這只是餘興節目,但沒想到皮洛尼 卻死也不肯把位置讓回來。維倫紐夫對隊友的背叛行為極度憤怒,宣稱再也不跟隊友說話。兩星期之後的比利時大獎賽,維倫紐夫在排位賽中不斷的抱怨賽車的設定不夠好,無法跑出速度。排位賽快要結束前,皮洛尼取得比維倫紐夫還要快的名次,再度激怒維倫紐夫。沒 幾分鐘之後,正當排位賽快結束時,賽道上塞滿了賽車,維倫紐夫被兩台賽車衝撞,被重重拋出車外。一天後,維倫紐夫在醫院裡嚥下了最後一口氣。維倫紐夫過世後,加拿大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並且將加拿大的Ile Notre Dame賽車場改名為Gilles Villeneuve賽車場。

維倫紐夫的死對皮洛尼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原本在1982年賽季,皮洛尼一度在積分榜上領先,但是在第十二站德國站的排位賽中,在大雨中,皮洛尼撞上了雷諾車隊的保魯斯,和維倫紐夫一樣飛上了高空。幸運的是,皮洛尼並沒有被甩出車外,保住了性命,但是他的雙腿嚴重骨折,也結束了他的賽車生涯。皮洛尼的房間掛滿了和維倫紐夫的合照。五年後,皮洛尼在一場遊艇競賽中意外身亡之後,他的女友為他生下一對雙胞胎,後來她將這兩名遺腹子取名為Didier和Gilles。

維倫紐夫過世時所使用的27號車號,成為了法拉利車隊最神聖的車號,由於當時各隊的車號是固定的,所以一直到1996年之前,法拉利王牌車手一律使用27號。維倫紐夫過世15年後,他的兒子傑克•維倫紐夫(Jacques Villeneuve)在1997年拿到F1冠軍,達成了父親未能完成的心願。他在26歲取得F1冠軍、CART世界冠軍以及印地500冠軍,後面兩項殊榮所用的車號就是父親的27號。

 

Germany冠軍:Porsche 956

完賽里程:5047.934 公里

平均車速:210.330 公里/小時

保時捷956是為了符合《C組賽車》規則而誕生的賽車,1982年登場、在利曼大賽獨占1∼3名造成大轟動!1983年依舊用同一款賽車 參賽,依舊拿到冠軍!

在保時捷博物館裡頭,保時捷956冠軍車是倒吊著擺,321.4代表當時速達到321.4公里時,這台賽車理論上可以在天花板跑並且不會掉下來,這個展示充分展現保時捷強大的空氣力學實力!

第一∼二名:Lancia Rally 037

沒有任何一家製造商能夠如蘭吉雅般,在拉力賽擁有如此強勢的表現!所以蘭吉雅是最傲慢的一線廠隊,Rally 037賽車就是傲慢的代表作。

Rally 037是一款在瘋狂B組初期就誕生的賽車,所以依舊保留著原本第4組時代的設計:後輪驅動的賽車,而且300hp的輸出數據(後期EVO II僅升級至325hp)根本稱不上亮眼!由於奧迪已經將Quattro四驅系統帶到了拉力賽,但蘭吉雅則堅持四驅系統並不可靠、而且還會增加負重,所以堅持用Rally 037來對抗其他四輪驅動車型。不成熟的Quattro當然也不是經驗老道的蘭吉雅對手,所以037才拿下1983賽季的冠軍。

Germany季軍:Audi Quattro A1

冠軍:Brazil Nelson Piquet《59分》
亞軍:
Alain Prost
《57分》Renault

車隊:
United KingdomBrabham
引擎:
BMW
輪胎:
United KingdomMichelin

1983年麥拉倫車隊開始使用F1史上第一個完全由強化石墨塑膠和碳纖維合成的底盤以及荷蘭TAG公司(保時捷生產)的渦輪增壓引擎。1983年,保魯斯在最後一站南非站前,仍以兩分的優勢領先巴西車手:尼爾森畢奇(Nelson Piquet),但不幸在比賽中途渦輪引擎再度出包、退出比賽,因此被畢奇逆轉封王。

尼爾森畢奇封王並非僥倖、因為他是首位駕駛渦輪增壓 引擎賽車獲得世界冠軍的車手,也算實至名歸地寫下歷史。這座BMW M12直列四缸引擎是布拉漢姆車隊的大功臣,但1983年也是該車隊最後一次拿到冠軍!從此光榮不再!

「渦輪增壓引擎」議題是1980年代初F1陷入混亂的主要原因!由於渦輪增壓引擎是一種開發費用昂貴的複雜機器,所以只有大型製造商:雷諾、法拉利和愛快羅密歐有能力開發。相較之下,小型車隊對仍然喜歡 便宜實惠的考斯沃斯(COSWORTH,1959年成立、總部位於倫敦、由福特汽車公司支持的英國引擎製造商)的DFV引擎。渦輪增壓發動機由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FISA)支持,DFV引擎則由一級方程式製造商協會(FOCA)支持。

由於1980年派屈克•德派勒在霍肯海姆賽道意外身亡震驚車壇,導致FISA和FOCA在1981年於巴黎簽署協議來化解兩派矛盾。1982年, 加拿大車手:吉耶,維倫紐夫的喪生再一次打擊了F1,讓FISA和FOCA於1983年達成和解,渦輪增壓引擎派全面勝出,所以在1984年,只有泰利爾車隊仍在使用老舊的DFV引擎。

1987年,自然進氣引擎重返F1。因為對渦輪增壓引擎的油耗和增壓壓強有著嚴格的限制,使得渦輪增壓引擎並無突出的表現。1989年,渦輪增壓引擎再度被禁止 (等於只存在6年而已),而且新規定對於最高排氣量的規定是3.5升。

Germany冠軍:Mercedes 280 G

G源於德文Geländewagen,即越野車之意,而這款賓士新車 :Mercedes 280 G也被稱作為G-Wagen。

1970年代,賓士集團接到當時集團主要股東之一的伊朗國王:巴勒維(Pahlavi)
的委託,希望能開發一款性能優異的輕型越野車來擴充軍備,於是雙方在1973年簽下合約,後來伊朗政治動盪,讓此訂單無法履約,1979年G-Wagen正式量產,提供涵蓋柴油與汽油等四種動力來源,馬力則介於72~150hp之間,並有敞篷、旅行車、貨車等短軸與長軸車型,不過一開始主要都被當成警車來使用。


1980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造訪德國,賓士用230 G打造專屬座駕:Papamobil,讓G-Wagen聲勢銳不可擋!不過1981年5月13日,若望保祿二世在聖伯多祿廣場演講時,依舊被土耳其狂熱穆斯林槍手暗殺,經六小時手術後脫離險境。1983年大名鼎鼎的比利時賽車手 :Jaky Ickx駕駛的賓士280 GE獲達卡越野賽冠軍,讓G-Wagen盛名再次達到高峰!

冠軍: Hannu Mikkola《125分》

GermanyAudi Quattro

亞軍:West Germany Walter Röhrl《102分》Lancia

漢努米克拉(Hannu Mikkola)是天賦異禀的芬蘭車手,在1979年擔任福特車隊二號車手,駕駛福特Escort賽車參加了21場比賽,就贏得五場分站勝利。

不過米克拉由於太熱衷在英國錦標賽,所以把WRC的重要順位擺在第二,1979年輸給隊友,而且還是福特車隊三號車手:瓦爾德加(Björn Waldegard);屈居年度車手亞軍。米克拉在1980年再一次挑戰年度車手冠軍,但依舊以亞軍收場,最後在1981年跑去奧迪車隊,在1983年終於等到年度總冠軍。

車隊冠軍:Ferrari
《89分+第8冠+二連霸》
分站冠軍:4、領先分數:10(險勝)

引擎:
Ferrari
輪胎:
Goodyear

亞軍車隊:
Renault《79分》

被詛咒的賽車:法拉利126/C2在1982年發生了很多意外,堪稱超悲劇的一年!主力車手一死一傷,雖然藉由Patrick Tambay與Mario Andretti的努力,126/C2居然還能為Ferrari贏取了1982年的車隊冠軍,實屬不易!

更妙的是:法拉利車隊靠著同一台被詛咒的賽車在1983年居然還成功衛冕車隊冠軍,至於這兩年的車手總冠軍是威廉斯車隊的Keke Rosberg與Brabham車隊的Nelson Piquet。

值得一提的是威廉斯車隊在1979年∼1983年主要贊助商是沙烏地阿拉伯航空、TAG以及賓拉登家族。就是涉及911事件的賓拉登!他父親所擁有的家族企業。

1981年∼1983年,保魯斯都是雷諾車隊的成員,83年賽事的賽車是RE40,使用1.5升渦輪增壓V6發動機,有880匹馬力!在那個沒有任何電子輔助系統的年代,這台猛獸絕非普通車手所能駕馭。RE40總共參加了14場比賽,拿下4場冠軍、3次杆位和3次最快圈速。

在1983年最後一站南非站前,保魯斯仍以兩分的優勢領先巴西車手:Nelson Piquet,但不幸在比賽中途渦輪引擎再度出問題而退出比賽,因此被畢奇逆轉封王!而雷諾車隊無論在車手與車隊都名列第二名。由於保魯斯在1983年賽季跟法國車手:瑞內•阿爾努(René Arnoux)的明爭暗鬥愈演愈烈,保魯斯是二號車手,但不服對方是一號車手,於是就被開除了。

蘭吉雅037是衝著奧迪Quattro所開發的賽車,也是至今仍為車迷所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更是蘭吉雅稱霸WRC賽事的利器。蘭吉雅037的動力來自與FIAT 131 Rally相同的1995cc直列四缸DOHC 16氣門單化油器引擎,WRC賽車版則擴缸至2110cc,馬力輸出高達300hp。

雖然蘭吉雅037在1983年曾經獲得WRC五連霸殊榮, 但隔年就擋不住四驅車的優勢,最後就被四驅的Delta S4取代。

冠軍: Lancia Rally 037《118分》

險勝

亞軍:West Germany Audi Quattro《116分》

沃爾特•羅爾(Walter Rohrl)在1982年的車隊贊助商是Rothmans煙草,由於羅爾不吸煙、所以拒絕拍宣傳照,而且他覺得受雇車隊是來為車隊贏得積分,為贊助商做宣傳並不在他的職責範圍內。所以 當羅爾贏得1982年冠軍後,他就被歐寶車隊解雇,直接把 他送入瘋狂的B組時代。 

羅爾在1983年加入蘭吉雅車隊,駕駛蘭吉雅037賽車,也就是B組最後一台後驅車。但是由於羅爾和隊友的積分過於平均,車手冠軍最後歸屬於奧迪車手:米科拉(Hannu Mikkola),但他們依舊讓蘭吉雅037贏得1983年製造商冠軍 。 

沃爾特•羅爾是對B組的事情最有發言權的人,在B組短暫的5年歷史中,只有四款賽車拿到過車手或製造商總冠軍,而沃爾特•羅爾卻駕駛過其中的三款 ,所以羅爾被稱作是《B組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