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利曼進行了世界上第一場汽車大獎賽:法國汽車俱樂部大獎賽。1923年法國3位賽車界元老級人物創辦首屆利曼24小時耐力賽,到2018年已舉辦了86屆(1936年、1940年∼1948年並未舉辦)。

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利曼大賽以三個廠商、三款車最優秀!分別是Bentley、Alfa Romeo與Bugatti。

Bentley於1924年與1927∼1930年創下連勝紀錄,其中Bentley Speed Six贏得1929∼1930年利曼冠軍。Alfa Romeo 8C 2300連續獲得1931-1934年四次利曼冠軍。Bugatti Type 57則獲得1937年與 1939年冠軍。當年的賽車手如今都變成新車的名字,例如法國賽車手皮埃爾·威龍(Pierre Veyron)與摩納哥籍賽車手路易斯·凱龍(Louis Chiron)。

     
     

Bentley Speed Six1926年推出,不但是當時最快的量產型汽車,也第一台被廠商自稱為「超級跑車」的汽車。此車採用6.6升直列六缸引擎,每缸擁有四氣門以及雙火星塞高性能設定,馬力約180匹。

當時賓利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來自法國的布卡堤,兩家公司都以製造跑車和賽車聞名!賓利先生在1925正式成為公司主席,一人掌控所有經營權,業務蒸蒸日上,不幸遇到經濟大恐慌,只好在1931年把賓士賣給勞斯萊斯。但賓利單一車款的銷路比當時所有型號的勞斯萊斯車都好。

2015日內瓦車展盛宴上,福斯集團旗下的賓利 推出全新EXP 10 Speed 6,就是為了跟1930年拿到利曼冠軍的Bentley Speed Six致敬!

Alfa Romeo 8c 2300拿過1931∼1934年的利曼冠軍,當時Enzo Ferrari還在Alfa Romeo車隊中效力,擔任車隊營運總監。8C使用165匹馬力2.3升直列八缸引擎,由於機械增壓科技領先全球,才會獨霸車壇。

Alfa Romeo如日中天跟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有關,除了開發歐洲政要座車之外,墨索里尼也希望藉由賽車場上勝利,作為國家光榮和民族優秀的展現。1933年,Alfa Romeo被國有控股的義大利工業重建研究所收購。之後轉向軍工生產。同時墨索里尼也禁止義大利車去法國比賽。

2007年款Alfa Romeo 8C Competizione就是為了 向30年代的Alfa Romeo 8c 2300致敬之作。

布加迪創辦人:Ettore Bugatti出生於義大利,工廠開在一戰前在德國,一戰後在法國的阿爾薩斯,Bugatti以造車技術聞名,也是賽車比賽常勝軍,除了拿到第一屆摩納哥大獎賽冠軍之外,也在利曼大賽拿過兩次冠軍(1937年與1939年),冠軍是法國車手:Pierre Veyron(2005年威龍就是為了紀念他)與摩納哥車手:Louis Chiron(2016年凱龍就是為了紀念他)。

當他的兒子Jean 於1939年8月試車意外往生、加上工廠被納粹摧毀,原本Ettore想在巴黎近郊建立新廠東山再起,但卻不敵病魔(1947年8月過世),車廠結束後經過多次轉手,最後被福斯汽車買下。2016年3月1日在日內瓦車展發表的Chiron是向Veyron的致敬之作,塗裝是取材利曼冠軍車:Bugatti Type 57G Tank。
 

冠軍:Ferrari 166MM

完賽里程:5233.53 公里
平均車速:50.33 公里/小時

1940年∼1948年二戰以及戰後重建讓法國遭受了難以想像的打擊,這也成為了利曼大賽歷史上停賽最長的時間。

當1949年人們再次聚集在利曼賽事時,公司成立才1年多的法拉利成為大黑馬,單缸容積166cc的V12發動機幫助Ferrari 166MM(MM是Mille Miglia,代表意大利著名1000英里耐力赛事。) 順利奪冠!

義大利車手:路依基•齊內堤(Luigi Chinetti)駕駛著Ferrari 166MM ;一共開了23小時又40分鐘,最後20分鐘,他才把賽車交給蘇格蘭男爵:湯普森來駕駛,因為他是車主。所以這次冠軍是私人車隊、並非法拉利車隊,1954年法拉利375 Plus才是法拉利車隊第一次奪冠。齊內堤完成235圈3178公里的成績,此後20年,利曼大賽和法拉利之間便有了不可分割的關聯! 齊內堤也是很好的生意人,他說服法拉利在1954年進軍美國,成為第一位在紐約開設汽車展場的人,也擁有很多年法拉利美國 獨家代理權,同時也與美國廠商合作,將義大利設計和美國的大車引擎混搭在一起,作品包括Cadillac N.A.R.T豪華跑車。

冠軍:Talbot Lago Grand Sport T26

完賽里程:3465.12 公里
平均車速:144.380 公里/小時

1950年法國Talbot Lago公司把1948年暢銷車款改裝成賽車,用256圈3465公里佳績破了利曼記錄,讓冠軍獎盃再一次留在法國 (註:1939年Bugatti Type 57S與1938年Delahaye 135CS都算是法國車與法國車隊。),但之後20年,法國車廠又與冠軍絕緣, 讓Grand Sport T26成為價值不菲的歷史見證者!

冠軍:Hotchkiss Grégoire

冠軍:Giuseppe Farina《30分》

亞軍:
Juan Manuel Fangio《27分》
冠亞軍同隊

車隊:
Alfa Romeo
引擎:
Alfa Romeo
輪胎:
Pirelli

1950年FIA決定在F1的規則下舉辦第一屆正規賽,6場最主要的歐洲大獎賽加上印第安納波利斯500。義大利汽車製造商 :愛快羅密歐、法拉利、瑪莎拉蒂主宰了最初幾年的比賽。其他汽車製造商雖然也很努力,但是都不成功!

愛快羅密歐車隊在1950年名列前茅,幾乎贏下了每場比賽,讓Farina成為第一位F1世界冠軍。雖然Alfa Romeo  158只是一台在二戰之前就設計完成的賽車。義大利車手:埃米利奧•法里納(Giuseppe Farina,1906年10月∼1966年6月)以「Straight-arm」的駕駛風格聞名於賽車史上。早在二戰之前他就是知名賽車手,所以當F1正式開賽時,他的年歲已經不小。他與後來都成為冠軍的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1918年7月∼1955年5月)與方吉歐(Fangio,1911年6月∼1995年7月)一起加入當時實力最堅強的愛快羅密歐車隊。駕駛著無敵的Alfa Romeo 158賽車贏下了7場比賽中的3場,成為F1歷史上第一位冠軍車手!

義大利車手:埃米利奧•法里納(Giuseppe Farina,1906年10月∼1966年6月)是第一位獲得F1冠軍的車手。

1951年奪冠之後,由於他被迫要擔任方吉歐的二號車手,他的速度無法跟上方吉歐,該賽季只贏1場比利時大獎賽 ,只能看著方吉歐奪得1951年的冠軍。1952年他轉投法拉利車隊,但也比不上比自己年輕12歲、在52年∼53年間連續贏得九個分站冠軍外加兩座車手冠軍的阿斯卡里,不過阿斯卡里在1955年就因為測試法拉利新車發生車禍喪生。至於法里納則在1966年去觀賞F1法國大獎賽的途中發生車禍喪生,他駕駛的汽車居然撞上電線桿爆炸。

Rolls-Royce Phantom IV是1950年Rolls-Royce特別為尚未登基的伊莉莎白公主所訂做的汽車,也是英國女王與菲利普親王的第一台Rolls-Royce。

Rolls-Royce Phantom IV在1950至1956年只製造了18輛,都是賣給各國的皇室或是國家元首。女王的這台是目前唯一可以上路的一台,所以當威廉王子與哈利王子結婚時,Phantom IV都當作接送新娘的禮車。

United Kingdom冠軍:Jaguar XK-120C

完賽里程:3611.193 公里
平均車速:150.466 公里/小時

提到Jaguar就要從1948年推出的XK120說起。這部量產車搭載著XK雙凸輪軸3.4升引擎,曾在比利時公開測試中達到203km/h的極速表現,創下當時量產車車速紀錄 ,震撼全球車壇。

1949年XK120在英國銀石賽道初試啼聲,隔年才準備正式參賽利曼大賽。沒想到Jaguar在準備階段又研發出更新的車款:被稱為《C-Type》的XK120C。

XK120C不負眾望贏得1951年利曼大賽冠軍,不僅領先對手45分鐘,也創造24小時內跑完3500公里記錄,隔年再寫下24小時跑完4000公里記錄 !

冠軍:Delahaye 175

1894年Emile Delahaye創立了Delahaye公司,1934年推出最著名的車款135,1937年推出145車型,1948年推出搭載4.5升引擎的175車型,由於大環境不佳,銷售逐年下滑,1954年被HOTCHKISS接管,幾個月之後就走入歷史。

亞軍:Palma Ford V8

冠軍:Juan Manuel Fangio
《31分》
車隊:
Alfa Romeo
引擎:
Alfa Romeo
輪胎:
Pirelli

亞軍:
 Alberto Ascari
《25分》
Ferrari

Alfa Romeo 159 由二戰前設計、並在1950年拿下冠軍的158改進而來,只有1480cc排量的機械增壓直8增壓引擎; 但卻可以爆發出425匹馬力,極速可達309 km/h。1951 年閉幕站:西班牙大獎賽,阿根廷車神:方吉歐駕駛Alfa Romeo 159順利奪冠,在39歲拿下生涯中第一座總冠軍,但他並非最老的 F1冠軍,法里納拿到1950年冠軍已經44歲了。後來方吉歐又轉投3個車隊、再奪4次F1冠軍 。

1920年,恩佐(Enzo Ferrari)應徵飛雅特公司被拒絕,只好加入了愛快羅密歐車隊成為賽車手!1924年,恩佐從愛快羅密歐車隊退役,轉去公司的行銷部門上班,1929年11月,法拉利和另兩名車手建立了法拉利公司 ,承包了愛快羅密歐若干賽車組裝、維修、運輸等工作,讓愛快羅密歐成為公司的金主,也獲得倍耐力輪胎、殼牌石油和博世公司的贊助。1933年愛快羅密歐退出賽車界之後,在固特異的支持下,愛快羅密歐將自己的賽車業務外包給法拉利,並贊助兩台最新的賽車。1937年,為了和強大的德國汽車聯盟抗衡,墨索里尼命令愛快羅密歐和法拉利車隊合併、重返賽車界,但 恩佐和愛快羅密歐的主管卻鬧翻了,合作於1939年破裂,法拉利再組一家新公司,但歐洲賽車運動因為二戰在1940年全面停賽,法拉利的工廠也在1944年毀於戰火。

1947年恩佐成立了Scuderia Ferrari,
還在概念車階段的125型號裝載上哥倫布V12引擎,成為第一台掛上法拉利名號的車款:Ferrari 125S,在成軍一年內參加14場比賽就勇奪高達六個冠軍,同時也推出第一款F1賽車:Ferrari 125 F1125 F1擁有230馬力,但功率比不上Alfa Romeo 158Maserati 4CLT,戰力在那個年代了不起只能排第三。1949年,馬力擴大到了280匹左右的法拉利125又轉型成為法拉利166,定位為轎跑車,有著跑車的能量,同時也適合在都市上路。法拉利166不久之後又改款成166MM,因為車重只有650公斤,於是拿到1949年利曼大賽冠軍,讓法拉利的知名度大增!

到了F1正式開賽後,由於老東家:愛快羅密歐又獨霸賽場,讓恩佐在1951年決定在375賽車上搭載4.5V12引擎。來對抗老東家Alfa Romeo1.5升機械增壓引擎。Ferrari 375330匹馬力雖然比不上Alfa 159425匹,但卻省油得多。法拉利車隊由Jose Froilan Gonzalez在英國銀石賽道拿下第一座分站冠軍時,Enzo Ferrari百感交集地表示這種勝利感覺好像弒殺自己的母親一樣。不過1951年冠軍依舊是愛快羅密歐,法拉利要等到1952年才能迎來第一座冠軍。

冠軍:Mercedes-Benz W194

完賽里程:3733.839 公里
平均車速:155.575 公里/小時

二戰結束時,德國車廠基本上全被盟軍轟炸瓦解或被蘇聯沒收。戰勝國為了防止德國東山再起,開始嚴格控管工業,汽車製造商沒有鋼鐵、沒有資金、也沒有廠房,很難再生產汽車。但賓士車廠是個例外,由於這是被英國接管的公司,所以英國允許賓士保留車廠所有權和車輛發行權。

賓士300 SL(W198)是賓士車廠首次採用「SL級」的豪華車款,其中,S代表的是Sporty、L代表的是Light,照字義來翻譯,就是運動跑車的意思。此款車的最大特色就是:鷗翼式車門(Gull-wing door),但這並非賓士設計師別出心裁之作,而是無奈的應急之作!鷗翼的設計源自賓士的利曼賽車W194,由於當時採用鋁製管狀車架,全車僅有50公斤,採用常規車門會使車架剛度下降。於是設計師 才想出向上開啟車門的創意,把鉸鍊裝置安裝在車頂, 創造出鷗翼式車門!



賓士W194憑藉輕量化焊接鋁管車身和出色的空氣動力學設計, 交出277圈3734公里的成績勇奪1952年利曼冠軍,不過當時賓士其實沒有趁勝追擊、開發豪華跑車的打算,但在美國汽車進口商:Max Hoffman的強力勸說下,賓士同意以W198為基礎推出嶄新的賓士300 SL車款,以往賓士新車都是在法蘭克福車展或日內瓦車展亮相,但賓士300 SL卻選擇在紐約車展上直接面對美國市場 。
 

冠軍:Allard P1

Allard汽車公司創辦人是來自於倫敦的Sydney Allard,他在二戰前就熱衷於賽車運動。戰時由於物資短缺及燃料管制,Allard轉而經營軍用車輛維修廠,生意有聲有色,二戰結束之後,Allard車廠規模持續擴張。為了完成自己的賽車夢,Allard先生於1945年正式成立自有品牌,同時更駕駛著自行設計、打造的車輛參加當時歐洲的各項賽事。其中最出名的一台賽車是1952年搭載Ford V8引擎的Allard P1車型,贏得了1952年蒙地卡羅大賽冠軍而名震一時。

Allard在短短13年之間,生產了約7款基本車型,但總產量不到2000輛,所以1958年Allard只好黯然宣佈倒閉。不過Allard車廠在1950年代所提出的「英式敞篷小跑車搭配大馬力美式引擎」的車款,在1960年代獲得Shelby Cobra繼續發揚光大!

United Kingdom亞軍:Sunbeam-Talbot 90

冠軍:Alberto Ascari《36分》

亞軍:Giuseppe Farina《24分》
冠亞軍同隊

車隊:
Ferrari
引擎:
Ferrari
輪胎:
Pirelli +Firestone

FIA在1952年宣布F1將在1954年改用2.5L自然吸氣發動機,不過製造商根本不願意為只剩兩年的比賽來研發新款賽車, 所以大部分製造商妥協出一項協議:在1952∼1953這兩年按照《F2規則》來比賽。

F2顧名思義就是二級方程式,性能一定比不上F1!首先,F2賽車引擎比F1更小、馬力更低,性能更是天差地遠,光在義大利站每圈就可以慢個十秒以上!不過若考量F2賽車造價便宜、加上F1開賽前兩年開銷實在太昂貴的兩大因素下,所有車隊都願意降級使用《F2規則 》比賽。

由於Enzo Ferraric未雨綢繆、料定1954年F1一定將會頒行2.5公升引擎規則, 所以他請設計師:Aurelio Lampredi設計一款能夠同時適用於F2以及F1;約180匹馬力的四缸引擎賽車:法拉利500 F2。500的型號是來自於引擎每缸500c.c.。其實原本各車隊願意達成《F2規則》協議 ,除了想省錢之外,最重要就是想要阻止愛快羅密歐車隊太過強勢!畢竟愛快羅密歐已經拿下1950∼1951年冠軍,但是此舉卻無意間讓法拉利車隊坐大!法拉利車隊在1952-1953年幾乎一統F1,參賽17站、居然就拿下了16勝,車手: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 就囊括了11勝,同時也包辦這兩年的車手冠軍, 從愛快羅密歐轉來的「首屆冠軍」隊友:Farina則拿到5勝!法拉利車隊在F1之外的賽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法拉利500 F2的最大優點在於:比賽中通常不必像它們的對手一樣需要停下來加油。法拉利車隊甚至自成一格,連週六的練習賽都不參加!


引擎:2公升直列4缸
馬力:180匹
賽季:1952-1953年
出賽:17場、勝場:16場、勝率:94%
錦標:1952車手冠軍(Ascari) 

United Kingdom冠軍:Jaguar C-Type

完賽里程:4088.064 公里

平均車速:170.336 公里/小時

C-Type的「C」即是「競賽」的英文Competition的首字母,1953年捷豹綠的C-Type在利曼賽事成為焦點,採用Moss變速器和管狀框架的捷豹C-Type在24小時內首次實現了圈數和公里數的重大突破,最終成績302圈4061公里。

1953年,歐洲各國為拉力賽創設了分站,讓當時僅僅只是各種汽車競賽項目之一的拉力賽變得更加知名,並且提升了拉力賽的近代化。

冠軍:Ford Zephyr

United Kingdom亞軍:Jaguar Mark VII

代表50∼60年代華麗風格的豪華車便是Jaguar Mark 2,Jaguar Mark VII是最早一款,全車系風行了約10年,直到1960年共生產了91226部,但還不包括衍生款:Daimler 250車款。此車款是當年四門房車設計最重要的象徵。

冠軍:Alberto Ascari《35分》

車隊:Ferrari
引擎:
Ferrari
輪胎:
Pirelli

亞軍:
 Juan Manuel Fangio
《28分》Maserati

這是F1歷史上第一個有兩位冠軍在陣的車隊,不過Farina與Ascari在1952年開賽時就已經是隊友,只是Ascari當時尚未奪冠罷了。1953年才是真正《一山有二虎》 的戲碼,但毫無勾心鬥角,非常平淡!

1952年義大利車手: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經創造連七站冠軍的F1紀錄,這個紀錄直到2004年才被舒馬克追平!阿斯卡里在1953年更是勢不可擋!8場賽事就勝了5場,奪得第2座總冠軍寶座。 不過在60年後, Vettel在2013年倒數第2站:美國賽拿到了8連冠,超越Ascari的紀錄!

冠軍:Ferrari 375 Plus

完賽里程:4061.15 公里

平均車速:169.215 公里/小時

延續375MM的成果,法拉利於1954年推出進化版375 plus投入賽事。由Jose與Maurice駕駛4號車奪得利曼冠軍。由於這台車當初只生產5台, 曾經遭火毀損,幾經轉賣時還有零件遭偷,經過修復之後的375-Plus在2014年Goodwood拍賣會賣了5億新台幣。

冠軍:Lancia Aurelia GT

蘭吉雅在1952年推出了Lancia Aurelia,這是汽車界傳奇人物:維托瑞•加諾的作品。Aurelia擁有世界上第一台量產的V6發動機,能夠輸出56匹馬力。Aurelia獨特之處還包括對外觀與車內空間的創新,原來的B柱位置被隱藏,整體看來更為優雅與流暢,義大利人對奢華的理解在這款車表現得十分明顯。

冠軍:Juan Manuel Fangio
《45分》Mercedes
亞軍: 
José Froilán González
《25分》Ferrari

引擎:Mercedes
輪胎:Continental

1954年各家車隊開始按照F1新規則比賽,使用2.5升自然吸氣引擎,不再用F2規則魚目混珠。蘭吉雅與賓士在這年加入賽事,兩隊都雇用最棒的車手。蘭吉雅從法拉利挖來1952∼1953年冠軍:阿斯卡里,賓士車隊則在賽季進行到 第4站時,從瑪莎拉蒂挖來了方吉歐,之後接連奪冠,最終方吉歐拿下1954年冠軍。

賓士W196是一推出就轟動的名車,其流線型車身是經過風洞測試而來,搭載2.5升直列八缸自然進氣引擎、最先進的5速變速箱與剎車系統(採用內置式設計,可減低非承載質量,提升操控性)。由於讓人驚豔的「流線型閉輪」造型有著嚴重的轉向不足問題,所以賓士W196在1955年又改回傳統「四輪外露」的設計。

賓士銀箭運輸車(Mercedes-Benz Transporter)是專門用來載運Mercedes-Benz兩部經典賽車—W196和300SLR的拖車,配備跟300SLR一樣的2996cc直列六缸引擎,採用直接噴射供油系統,最大馬力為192/5500rpm,載車時也可以用時速近170公里的速度輕鬆奔馳,所以後葉子鈑有寫上「極速105英哩」的字樣,以免大家太好奇、花太多時間去猜此車的極速。這台拖車曲線非常美麗;散發著寶藍色光芒,故又名「藍色驚奇號(德文:LAUE WUNDER)」,非常受歡迎!

銀箭車隊的名稱則來自於1934年,當時賓士將全新的W25賽車送去歐洲大獎賽(F1賽事的前身)比賽時,為了符合賽會「車重小於0.75噸」的規定,所以把賽車原本塗裝全部刮除、只剩銀色底漆的賓士賽車就被稱為銀箭,賓士車隊 就變成銀箭車隊。

銀箭車隊在1955年退出F1與利曼大賽之後,這僅有1台、僅使2年的拖車原本要跟著賽車們一起進賓士博物館供奉、但因為車體太重而被拒絕,於是轉調到Mercedes-Benz測試部門,繼續服役到1967年,然後被銷毀。1993年賓士博物館 開始想到重現這台拖車的英姿,於是委託德國古董車工作坊:MIKA GmbH製造,但能夠參考的資料極為有限,最後花了6000個工時,前後約7年時間才完工,最後在2001年於英國Good Wood賽車場慶祝賓士汽車創業100週年所舉辦的Festival of Speed上亮相。2005年5月26日F1德國大獎賽舉辦前,由Kimi Räikkönen和Juan Pablo Montoya兩位車手共同展示這款藍色驚奇號,背上也載著一部最新的銀箭賽車─2005年McLaren Mercedes MP4/20一級方程式賽車。

United Kingdom冠軍:Jaguar D-Type

當人們對C-Type仍報崇拜之情時,1954年Jaguar卻緊接推出代表作:D-Type!

D-Type使用風洞實驗室進行車身設計 採用鋁合金單體車身結構,駕駛座後方隆起是參考飛機尾翼,最高時速260km/h, 可說是「如豹添翼」!D-Type蟬連1955年∼1957年三屆冠軍!最終它留給利曼3274397公里的佳績, 讓《捷豹綠》成為英國賽車的象徵!

United Kingdom冠軍:Sunbeam-Talbot 90

Talbot 90是二戰結束之後深受英國消費者信賴的車型,主要優點在於堅固的底盤,相對靈活的操控以及穩定可靠的動力系統。而憑藉這些亮點,Talbot 90的銷路很好,同時也被當成拉力賽車來使用,並拿下1955年蒙地卡羅拉力賽的冠軍。

冠軍:Juan Manuel Fangio《40分》

亞軍:United KingdomStirling Moss《23分》

《冠亞軍同隊》
Mercedes
引擎:
Mercedes
輪胎:
Continental

賓士車隊與方吉歐在1954∼1955年連贏兩次冠軍,但在1955年賽季結束後,賓士車隊因為利曼慘劇而退出賽車界。雖然賓士在短短兩年時間裡便證明了技術的優越性,但 依舊退出F1比賽長達40年之久!

1955年摩納哥大獎賽兩屆冠軍:阿斯卡里駕駛著蘭吉雅衝出賽道落海,雖然大難不死,只有臉受傷。但兩星期後,阿斯卡里測試法拉利賽車時在彎角失控撞車,被拋出車外當場死亡、難逃死劫。
蘭吉雅老闆因為阿斯卡里的過世太傷心,加上車隊的財務問題,想要退出F1賽事,在義大利汽車協會會長居中斡旋,蘭吉雅與法拉利合併,法拉利接收蘭吉雅的引擎技術。

1955年利曼慘劇是指1955年6月11日於法國舉辦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發生的嚴重賽車事故。在該事故中由法國車手皮耶·列文(Pierre Levegh)所駕駛的梅賽德斯賓士賽車在與對手碰撞之後失控撞擊路旁的土坡,撞毀並開始燃燒的車體碎片騰空飛起後射入路邊的觀眾席,造成83名觀眾和車手當場死亡,另外 還有120多人受傷。

為了表示對死傷者的敬意,賓士車廠也全面撤離包括F1在內的賽車比賽,自此從賽車場上銷聲匿跡數十年,一直到2010年時才正式重返F1賽場。

United Kingdom冠軍:Jaguar D-Type

完賽里程:4034.939 公里

平均車速:168.122 公里/小時

2016年美國Monterey Car Week拍賣了這台1956年D-Type四號冠軍車,若加上拍賣手續費,售價約7億新台幣天價!

由於這輛D-Type當初是以私人車隊參賽,因此並沒採用Racing Green,而是採用了Ecurie Ecosse車隊自家的Scottish Blue藍色,葉子板上有著象徵蘇格蘭的藍底「聖安德烈十字」盾徽。這是目前世上唯一保持原始狀態並能正常行駛的D-Type冠軍車,所以才能賣到如此天價!總之,這台車是目前最貴的英國車,至於拍賣會「天價中的天價」則是2014年Bonhams拍賣會的1962年法拉利250 GTO。

United Kingdom冠軍:Jaguar Mark VII

捷豹Mark VII在1950年倫敦車展上亮相,隨即便生產至1954年,這是緊隨XK120之後誕生的傑作,這是捷豹在戰後推出的第一台新轎車,Mark VII搭載了3442 cc排量直列六缸XK引擎,最大功率可以達到160馬力,最高時速也可以達到160公里,成為當時速度最快的量產轎車,而售價也出乎意料的親民,最初售價僅為1276英鎊。

Mark VII  M車型於1954年10月倫敦車展亮相,動力提升至190馬力,極速也達到167公里,這台車受到女皇的垂青,成為1957年∼1973年之間的御用座駕。1956年是 捷豹汽車最拉風的一年,在利曼大賽與蒙地卡羅都拿到冠軍!

冠軍:Juan Manuel Fangio
《30分+車手3連霸》

車隊:
Ferrari
引擎:
Ferrari
輪胎:Englebert

亞軍:
United KingdomStirling Moss
《27分》Maserati

方吉歐之前兩年駕駛賓士車隊的W196賽車,贏得兩屆冠軍,由於賓士車隊在1955年退出賽車界,方吉歐不能沒有舞台,於是他 來到了法拉利車隊。1955年蘭吉雅老闆因為主力車手:Ascari過世、加上車隊的財務問題, 打算退出F1賽事,在義大利汽車協會會長居中斡旋,蘭吉雅與法拉利車隊合併,法拉利接收蘭吉雅Lancia D50賽車。1956年戰況非常激烈,方吉歐與隊友:Peter Colli與Maserati車隊的Stirling Moss都各獲兩站冠軍,只要誰在蒙札閉幕戰勝出,誰幾乎就是冠軍!

由於方吉歐的賽車轉向機柱斷裂,必須退出比賽,當比賽還剩下15圈時,Collins駛進了休停站、並跳下車,他把自己的車子讓給了方吉歐,讓方吉歐擊敗了Stirling Moss,贏得第四次冠軍。

United Kingdom冠軍:Jaguar D-Type

完賽里程:4397.108 公里
平均車速:183.217 公里/小時

Jaguar D-Type奪下3次利曼冠軍之後,Williams Lyons爵士決定將剩下的25輛D-Type改裝為道路版,並就外型進行更完美的修潤,包括擋風玻璃高度調整,副駕駛座安裝車門,同時也取消車內隔板與後方鰭狀分流板, 於是就變成全球第1部道路版超跑─Jaguar XKSS,限量只有25輛,全數銷往美國。不過1957年工廠火災就燒掉9輛,最終只有16台可銷售。

2016年Jaguar經典車輛部讓當初未能問世的9輛XKSS重生,讓XKSS維持1957年的規格,但以2016年的造車技術手工重現,一台約賣6000萬新台幣。

1955∼1957年三連霸

蒙地卡羅大賽停賽一年

冠軍:Juan Manuel Fangio
《42分+車手4連霸》
車隊:
Maserati
引擎:
Maserati
輪胎:
Pirelli

亞軍:
United KingdomStirling Moss
《25分》Vanwall
 

1957德國大獎賽在紐博林北環進行,這是50年代F1最經典戰役,因為當時方吉歐年齡已有45歲又42天,所以在這場比賽創下4個空前絕後「最老」紀錄,包括桿位、分站冠軍、最快圈速及領跑每一圈。

方吉歐駕駛1號Maserati 250F在第13圈(共22圈)領先30秒進站換胎,由於工作人員失誤,出站後直接掉到第三,落後第二名48秒。 但方吉歐有如神助在最後10圈中9度打破最快圈速,第21圈連續超越兩位名英國車手Collins和Hawthorn贏得了他第5座冠軍,46年後才被舒馬克 超越。

冠軍:Ferrari 250 TR58

完賽里程:5233.53 公里

平均車速:50.33 公里/小時

1958年法拉利終結了捷豹的利曼傳奇;並開啟了法拉利時代。

史上最成功的法拉利系列:Ferrari 250在1958年正式亮相,憑藉比對手輕一半、但卻能爆發300馬力的V12發動機,法拉利250贏得利曼冠軍,也成為跑車巨星!

冠軍:Renault Dauphine

要談Dauphine,就必須從4CV開始說起,4CV是1947年8月上市的後置引擎、後輪驅動的國民車。CV是法語cheval-vapeur的簡稱,意為馬力,當時法國政府會按照多少CV來收取相應的稅費。這是法國第一輛銷售量破百萬的車型,而且也經常被改成賽車來用,Alpine系列賽車便是在4CV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

1956年雷諾汽車發布4CV的繼任車型:Dauphine(太妃)。當時這台車是摩登時代象徵,取得超過150項技術專利,包括懸架、變速箱與發動機。

1958年Dauphine參加蒙地卡羅大賽也獲得冠軍。在1967年停產之前,總銷售額超過200萬輛。

冠軍:United KingdomMike Hawthorn《42分》
車隊:Ferrari
引擎:Ferrari
輪胎:Englebert
亞軍:United KingdomStirling Moss
《41分》United KingdomVanwall

1958年又有規則改變,比賽里程從500公里減少到300公里,只准使用航空汽油、禁止使用以甲醇為主的混合燃料。

1958年第一次頒發冠軍車隊。在方吉歐退役之後,麥克•霍索恩(Mike Hawthorn)代表法拉利車隊贏得1958年的車手冠軍,成為第一位獲得F1冠軍的英國車手。

冠軍車隊:United KingdomVanwall《48分》
引擎:
United KingdomVanwall
輪胎:
United KingdomDunlop
亞軍車隊:
Ferrari《40分》

鮮少資料的Vanwall車隊獲得了第一座也是最後一座車隊冠軍,1960年就解散了。

亞軍:Alfa Romeo Giulietta

1958年款Giulietta是愛快羅密歐在50年代的極緻之作。由BERTONE工作室操刀設計,超流線外型加上強勁性能,使得Giulietta 至今仍有相當崇高的地位。

在方吉歐退役之後,麥克•霍索恩(Mike Hawthorn)代表法拉利車隊贏得了1958年的車手世界冠軍,成為第一位獲得F1冠軍的英國人,不過6個月之後,他死於一場道路交通事故。英國Vanwall車隊獲得了第一個 也是該隊唯一的車隊冠軍,但他們卻輸掉了車手冠軍,儘管史特靈•莫斯(Stirling Moss)的積分高於霍索恩。不過史特靈•莫斯表現出非常優秀的運動精神。

當葡萄牙大獎賽結束時,麥克•霍索恩的成績被認定無效,因為霍索恩開錯方向而掉頭,由於莫斯為他辯護而讓霍索恩贏得該站積分,這也使得莫斯失去了車手冠軍。史特靈•莫斯是國際賽車名人堂的一員,在多種賽車賽事中都取得了成功,他常被形容為「未贏得F1車手世界冠軍的最偉大的車手(the greatest driver never to w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史特靈•莫斯(Stirling Moss)在15年賽車生涯中,他總共完成了416場比賽,307次獲得前四名,194次奪得賽事的冠軍。在1955年∼1961年間,他曾參加了66站大獎賽,16次囊括大獎。

United Kingdom冠軍:Aston Martin DBR1

完賽里程:4347.90 公里

平均車速:181.163 公里/小時

1959年為英國奪回冠軍的並非捷豹、而是奧斯頓•馬丁DBR1。1959年的利曼冠軍成為奧斯頓•馬丁甚至是其他英國賽車在利曼大賽上的絕唱,雖然DBR1獻出了323圈4348公里的新紀錄,但是此後冠軍與英國綠的距離越來越遠。

60幾年後,英國Evanta Motor公司為了紀念1959年Aston Martin DBR1利曼大賽冠軍車,推出全手工打造的1比1比例模型,整組模型長寬是 6.35公尺x 3.30公尺,零件都是以強化樹脂打造,而且真的可以拆下來組裝 !為了向三位關鍵人物致敬,包括總機械師 Ted Cutting、兩位車手:Carroll Shelby(大名鼎鼎的美國車壇傳奇人物:謝爾比)、 Roy Salvadori。所以模型車也有放上這些人的親筆簽名。

冠軍:Citroën ID 19

亞軍:Simca Aronde

Simca Aronde從1951年∼1964年期間一共生產了140萬輛、是歐洲超級暢銷車!當時它的業績甚至超過了標緻與雪鐵龍。憑藉這款車,西姆卡公司在五十年代末成為法國第二大汽車公司。

Simca公司最早是飛雅特集團在1934年創立的公司。當二戰結束之後,該公司轉手給福特歐洲分公司,70年代又賣給克萊斯勒,1978年克萊斯勒財務危機,除了賣掉一大堆汽車公司,也請前福特總裁:艾科卡擔任總裁,尋求美國政府經濟援助,1979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克萊斯勒貸款法案,1980年1月美國總統卡特簽署同意後克萊斯勒得到15億美元政府擔保貸款,推出暢銷的K型系列轎車,1982年轉虧為盈,1983年提前七年還清政府貸款並讓美國聯邦政府賺進3.5億美元利息,讓公司反敗為勝(艾科卡後來將這段寫成美國暢銷書《反敗為勝》)Simca公司最終成為PSA集團旗下的一份子,但工廠設備老舊,已經沒啥屁用了!

冠軍:Jack Brabham《31分》

亞軍:United KingdomTony Brooks
《27分》Ferrari

冠軍車隊:United KingdomCooper《40分》
引擎:United KingdomClimax
輪胎:United KingdomDunlop 
亞軍車隊:Ferrari《32分》

 

1959年款的Cooper T51賽車是F1第一部中置引擎配置的F1賽車。具有重心集中,轉向靈活的特點。遠比後置引擎來得容易操控。比起前置引擎車少了中央傳動軸,不但傳動效率佳,車身與駕駛位置更低,車重只有460公斤,比當時主要對手:Ferrari 246賽車還輕了20%。Cooper車隊掀起的這場《中置引擎》革命!讓F1脫離稚氣、迎向成熟。

1959年澳洲車手:傑克•布拉漢姆(Jack Brabham)與Moss競爭非常激烈。最終布拉漢姆奪得第一,法拉利車隊英國車手:Tony Brooks殺出程咬金、獲得第二名,莫斯以些微差距僅獲季軍。

從1958年方吉歐退休之後整整15年,除了1961年美國車手:Phil Hill與1970年奪冠前就過世的奧地利車手:Jochen Rindt,F1幾乎全由大英國協的車手與車隊包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