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完賽里程:4900.276 公里
由於保時捷車隊在利曼舉辦單位:ACO鬧翻,所以保時捷廠隊全面抵制1984年利曼大賽,導致保時捷陣營全部以私人名義參賽。由於Porsche
956B的性能強大到匪夷所思!居然順利包攬前七名。但約斯特車隊顯然更勝一籌,憑藉著路德維格和佩斯卡洛羅,他們贏下約斯特車隊第一座利曼冠軍,1985年還靠同一台賽車連莊。
Bilstein從1962年開始為保時捷市售車及原型車款打造專屬避震器,例如:906、907、908、910以及1970年、1971年利曼冠軍:
保時捷917、1976與1977年利曼冠軍:保時捷936以及市售車增值度超過7倍的1973年保時捷 RS車系。 |
![]()
一∼三名大滿貫
|
![]()
冠軍: 1981年麥拉倫車隊與Project 4 F2車隊合併,設計師:約翰·巴納德受BMW M1賽車使用碳纖維製造後翼的啟發,想要開發用碳纖維代替傳統鋁合金製造革命性的F1賽車底盤,於是打造了McLaren MP4(McLaren Marlboro Project 4)。從1981年開始,所有麥拉倫賽車都冠名為「MP4-xx」,「P4」代表第四計劃,與第幾代賽車底盤無關。
1984年,遭雷諾車隊解僱的艾倫•保魯斯(Alain
Prost)再次加盟麥拉倫車隊。車隊統治了整個賽季,拿下12場勝利;且車隊積分是第二名法拉利的2.5倍。尼基•勞達(Niki
Lauda,1975、1977及1984年三度F1年度冠軍車手)以0.5分擊敗保魯斯贏得車手總冠軍,而0.5分也成為史上最小的冠亞軍之差。 |
|||||||||||||||||||||||||||||||||||||||||||||
曾經拿下1975、1977年車手與車隊雙料冠軍的尼基勞達(Niki Lauda)在1979∼1981年退休了3年,1982年重回F1賽場上加入 麥拉倫車隊,經過3年努力,終於在1984年以史上最小的冠亞軍之差:0.5分擊敗保魯斯贏得1984年車手冠軍。1985年賽季結束後他再次退休,創立Lauda Air(勞達航空,2012年7月被澳洲航空合併),2003年又創立Nik Airline(2011年被 柏林航空合併) 陪伴他走過意外事故與風光歲月的妻子Marlene,其實在1991年已經離婚,第二任婚姻是在2008年,對象是小他30歲的自家航空空服員。晚年的Niki Lauda則協助剛轉隊至Mercedes的現役F1車手Lewis Hamilton 。![]() |
|||||||||||||||||||||||||||||||||||||||||||||||
![]() |
|||||||||||||||||||||||||||||||||||||||||||||||
後輪驅動系統一直是 911 所標榜的精神,但是 1984
年保時捷卻為了參加達卡拉力賽而離經叛道,以保時捷911為基礎,加上四驅系統以及架高底盤打造出保時捷 953,參加 |
![]()
冠軍: 兩人是隊友,但兩人開同型不同款的賽車,冠軍開Audi Sport Quattro,亞軍則開Audi Quattro A2。 |
亞軍:
由於1982年出現的B組與原本就存在的第4組有著很多共同點(最大差別在於對量產車產量的要求),所以在Group B開賽的前兩年,不少廠商仍然使用原本的第四組賽車參賽(考慮到開發週期,這也是無奈之舉),最有名的實例便是奧迪參賽的Quattro系列賽車就是一台早在第4組時期就存在的賽車! 1984年之前的奧迪Quattro A2賽車的輸出功率維持在350ps左右,1984年之後的Sport Quattro S1已經提高至500ps。 |
|||||||||||||||||||||||||||||||||||||||||||||
![]() |
|||||||||||||||||||||||||||||||||||||||||||||||
![]() |
|||||||||||||||||||||||||||||||||||||||||||||||
四屆WRC冠軍車手:Juha Kankkunen曾經說過:「WRC is for boys, Group B is for MEN」,WRC不過就是兒戲,Group B才是男人的戰場,由此可見Group B在拉力賽車史上的瘋狂!奧迪Quattro是Group B最經典的賽車,造就了數位傳奇車手,Stig Blomqvist、Michèle Mouton、Hannu Mikkola與Walter Röhrl。奧迪Quattro Sport S1 E2是Group B中的終極版本。縮短了車身,降低車身高度,加裝了誇張的空動套件之後,看起來很不現實 !與其他賽車相比,Quattro的駕駛艙與量產車比較接近。它的空間更大,布局也整齊合理,更重要的是駕駛室與發動機艙有艙壁隔開,而非是一塊樹脂玻璃。 雖然排氣管的聲音依舊同樣狂暴! | |||||||||||||||||||||||||||||||||||||||||||||||
完賽里程:5088.507 公里
|
|
![]()
冠軍:
亞軍:
冠軍: ![]() 分站冠軍:6、領先分數:8(險勝)
引擎: 1984-1987年,麥拉倫車隊使用盧森堡引擎TAG,不過這只是貼牌而已,引擎是保時捷所製造的V6水冷增壓引擎 ,這四年也是保時捷唯一參與F1賽事的四年。
輪胎: 亞軍:Ferrari《82分》
1985年麥拉倫車隊車隊繼續強大,第三次奪得車隊總冠軍,連續兩年只差一步就可奪冠的艾倫•保魯斯(Alain Prost,1985年、1986年、1989年、1993年F1年度冠軍車手)在賽季後半段拋離了對手之後,順利地奪下了生涯第一座世界冠軍。
|
|||||||||||||||||||||||||||||||||||||||||||||
在利曼大賽史上,只有4輛車曾經兩度贏得冠軍,分別是賓利Speed
Six (1929∼1930年)、福特GT40 (1968∼1969年)、法拉利
250P(1963年)與換上新引擎的275P(1964年)以及約斯特車隊因緣際會被迫連續使用兩年的保時捷956B(1984∼1985年)。 由於保時捷956B拿了四連霸,在北美賽場也是所向無敵,所以雪佛蘭、LOLA和MARCH開始抗議,於是1985年FIA又修改規則,讓利曼大賽跟北美IMSA的安全準則一致,於是 保時捷956B就必須退休,讓保時捷962登場。 |
1984年,後輪驅動的MAZDA RX-7賽車曾經參加過WRC《瘋狂B組》的賽事中,這是WRC唯一使用過轉子引擎的賽車,馬力有300匹,加上大量使用碳纖維材料,車重只有960公斤。不過這是民間車隊的賽車,缺少馬自達的支持,所以根本不是奧迪Quattro與標緻205
T16的對手! |
||||||||||||||||||||||||||||||||||||||||||||||
![]() |
|||||||||||||||||||||||||||||||||||||||||||||||
![]() Mitsubishi Pajero Evolution
三菱汽車參加達卡拉力賽的歷史要追溯到1983年,當年以1982年版的Pajero四輪傳動車來
參賽。長達1萬3千公里的路程中,Pajero優異的4WD裝置征服了地表上最艱難的路段,初試啼聲即獲第11名的佳績。1984年三菱車隊更上一層樓,獲得第3名。 |
![]()
冠軍:
義大利大師:賓尼法利納(Pininfarina)親手打造的標緻205 Turbo 16如同奧迪Sport
Quattro同樣採用了四輪驅動技術以及高達450匹馬力的4缸16氣門渦輪增壓引擎,但車身重量只有910公斤。由於這是為投入拉力賽事的夢幻賽車,全球僅生產限量生產200輛。 |
![]() 穿上黑金戰衣的Lotus 97 T有何特別之處?重點就在於它的心臟,Lotus 97 T的心臟是雷諾EF15 雙渦輪增壓1494-c.c 90度夾角 V6引擎,配合6前速手排變速箱, 這具引擎的常規戰力是於12,000轉產生900匹馬力。在排位賽時,可以將兩具大口徑Garrett渦輪增壓機的壓縮比增加至5.5 bar,此時引擎可以爆發出1200匹馬力!不過這種超級賽亞人狀態只能維持12圈,之後引擎就要大修了。 ![]() |
|||||||||||||||||||||||||||||||||||||||||||||
芬蘭F1車手第1位
|
芬蘭F1車手第2位![]() 參賽年份:1991∼2001 分站冠軍:20次 冠軍:1998、1999 亞軍:2000 季軍:0 |
芬蘭F1車手第3位![]() 參賽年份:1978∼1986 分站冠軍:5次 冠軍:1982 亞軍:0 季軍:1985 |
|||||||||||||||||||||||||||||||||||||||||||||
![]()
|
1985年的夏天,「芬蘭飛人始祖」Keke Rosberg正駕駛著他的Williams-Honda在 銀石賽道創下最快單圈紀錄,目標是打破保持17年屹立不搖平均時速160英里的偉大紀錄。但這件事對Keke並不意味什麼,這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其實1985年夏天對他來說最重大的事情莫過於兒子Nico的誕生。Nico的母親是德國人、在家也說德文,當然~他的國籍也是德國。當他長大之後,大家都認為他即將追隨父親的腳步加入威廉斯車隊,果然他在2006年 如眾人所料加入威廉斯車隊,雖然沒啥表現,但是卻在2009年創下跨賽季連續27站完賽紀錄,打破麥可·舒馬克的連續24站完賽紀錄。而且也連續八站取得積分,對當時的威廉士車隊來說已經是十分難得的成績,不過威廉士車隊早已家道中衰,所以賽季終了,羅斯堡成為賓士車隊第一位簽下的車手。
2010年一開賽,羅斯堡迎來了他的隊友,闊別四季再度復出的7屆世界冠軍舒馬克,這項消息震撼了車壇,掩蓋了羅斯堡的光芒,但開幕戰羅斯堡就擊敗舒馬克,季末積分是舒馬克的兩倍,全年共3站上頒獎台,年度排名升到第7名。2011年表現更糟糕!雖然還是比舒馬克好,但沒有站上任何一次頒獎台,但年度排名仍然是第7名。 |
||||||||||||||||||||||||||||||||||||||||||||||
1985年派克峰 冠軍: ![]() 車輛:Audi Sport Quattro S1 時間:11:25.390 Audi車隊在1984年便投入Pikes Peak爬山賽,由女性車手Michele Mouton駕駛的Audi Sport quattro拿到亞軍,1985年她換開Audi Sport quattro S1,於是就拿到了冠軍。
|
冠軍:
標緻205賽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讓它馬上成為其他廠商效仿的對象。蘭吉雅、福特、奧斯汀紛紛推出中置發動機的四驅賽車。標緻205 Turbo 16後來在1987年轉 進達卡拉力賽,再次搶下冠軍頭銜,直到1990年才正式退出越野拉力賽。 |
![]() Austin Rover於1984年以暢銷小車 Metro為基礎打造了融合奧迪quattro和雷諾5 Turbo的MG Metro 6R4 (代表6汽缸、Rally car和4WD),堪稱Group B賽事的袖珍火箭,引擎實力不下於蘭吉雅,只可惜機械毛病纏身,只拿過一次分站季軍,1986年就黯然退出拉力賽。不過這台車的引擎轉手賣給 了TWR公司,最後成為Jaguar曠世名駒:XJ220的心臟! |
|||||||||||||||||||||||||||||||||||||||||||||
![]() |
|||||||||||||||||||||||||||||||||||||||||||||||
完賽里程:4972.731 公里
所向無敵、利曼冠軍四連霸的保時捷956終於要退休了!退休原因又是因為比賽規則的修改。於是因應新規則的賽車就是保時捷962 C。
1986年派克峰 ![]() |
隨著四驅系統日漸成熟,037的不足日趨明顯。雖然83年曾經拿過廠隊冠軍,但84年輸給了四驅的奧迪,85年又輸給了同樣是四驅的標緻,讓蘭吉雅被迫順應時代潮流
,於是在賽季末,蘭吉雅推出一台極具競爭力的四驅車:Delta
S4。這台車百公里加速居然2.3秒便可完成!1986年,蘭吉雅車手:Henri Toivonen曾經在葡萄牙賽道上開Delta
S4參加異種賽車大亂鬥,他所跑出的速度足以讓他在葡萄牙F1大獎拿到第六名!在同一賽道以僅0.6秒的差距敗給洗拿所駕駛的F1賽車!
如果不是因為Henri Toivonen的致命意外,拿下1986年雙料冠軍的車隊絕對會是蘭吉雅!
|
![]()
冠軍:
亞軍:
分站冠軍:9、領先分數:45
引擎:
輪胎:
Alain Prost在1984年就已經與冠軍車手共識的經驗,那年Niki Lauda以0.5分擊敗Prost贏得車手冠軍,0.5分也成為史上最小的冠亞軍之差。
1985年Alain Prost終於拿下自己生涯第一座冠軍!在1986年尋求衛冕時,麥拉倫車隊居然又安排另一位世界冠軍車手:Keke
Rosberg成為他的搭檔。這二人關係很糟,但Prost的積分硬是比Rosberg多了50分!Rosberg根本不是對手!
Prost真正對手是Williams車隊的Nigel Mansell與Nelson Piquet,直到最後一站,因為Mansell爆胎,Prost才以2分之差險勝衛冕。不過擁有《雙霸天》的威廉斯車隊拿到1986年車隊冠軍。 |
|||||||||||||||||||||||||||||||||||||||||||||
|
1986年Ford
RS200是拉力賽全盛時期的B組賽車。這款拉力名駒只生產24輛,並採用中置引擎、四輪驅動設計,其核心的2.1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迸發超過
600匹的最大馬力,比起其他拉力對手的500匹,或是道路版的250匹輸出都還強悍許多。除了動力驚人之外,這部RS200在外觀設計上也不馬虎。車身是由Carrozzeria Ghia操刀設計的複合式材質,並由Aston Martin的Tickford
部門親手打造,使這部 RS200在當時就能達成零百加速成績在三秒內的表現,並創下12次的金氏世界紀錄。 |
||||||||||||||||||||||||||||||||||||||||||||||
1986年,為了慶祝奧迪創業100週年,奧迪推出了Audi 100,並拍了部轟動全球的電視廣告。賽車手:Harald Demuth開著紅色Audi
100 Quattro在沒有任何外力輔助之下,開上芬蘭Kaipola斜率超過80%、長達78公尺的滑雪道,Audi 100
Quattro驚人的抓地力震驚了全球消費者! |
![]() |
||||||||||||||||||||||||||||||||||||||||||||||
![]() 1986年Porsche 959推出之際,一舉成為當時地表最快的超跑,它的強大之處在於仰賴高科技電子裝備,擁有電子控制的連續前後輪間驅動力調節,能夠確保在高速時有一致的操控性能。駕駛只需調整乾地、雨天、雪地、越野四種行車模式,剩下就交給電腦,而這套系統至今也只有在一些頂級車款才能看到!Porsche 959的底盤可以透過液壓懸吊調整高度,並提供三種高度,當車速超過150km/h就會進入貼地模式,增強下壓力以保持抓地力。959誕生的目的 原本是為了參加瘋狂B組的賽事,但此組因為頻頻意外而取消。3輛特製Porsche 959參加了達卡拉力賽,在1986年拿下了總排行1、2、6名。
|
![]()
冠軍: Juha Kankkunen曾以標緻205 Turbo E2拿到1986年度車手冠軍、以蘭吉雅Delta HF 4WD拿到1987年度車手冠軍、以蘭吉雅Delta Integrale 16V拿到1991年度車手冠軍、以豐田Celica GT-4 Turbo 4WD拿到1993年度車手冠軍,奪冠次數共四次,與Tommi Makinen並列第2,僅次於『九冠王』的Sebastien Loeb,他甚至還在2015年3月於芬蘭駕駛農用牽引機以時速130.165km/h締造世界最速紀錄。
|
冠軍車隊:
引擎:
亞軍車隊:
威廉斯車隊所有賽車都以FW加一個數字命名,FW是車隊老闆:Frank Williams的首字母縮寫。1986年3月,Frank
Williams在尼斯機場遭遇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幾乎一整年沒能到維修區。雖然賽道旁少了他,但威廉斯車隊還是奪得九勝與1986年F1車隊總冠軍。
1986年也是F1首度在「鐵幕」內舉辦F1賽事,威廉斯車隊Piquet從外側超洗拿的蓮花賽車可說是匈牙利大賽史上最大膽的超車畫面,他幾乎是整輛車快上到草地上,在過彎時還帶著鎖死打滑的超越,此超車也足以在F1歷史中記上一筆。 在最後一場澳大利亞站前,Mansell仍保有6分領先,但是卻出現戲劇性變化,由於Mansell左後輪爆胎,隊友:Piquet為了防止爆胎而進站,讓 麥拉倫車隊的保魯斯後來居上、獲得1986年車手冠軍。這也是自1960年Jack Brabham以來,第一位衛冕世界冠軍成功者。
|
|||||||||||||||||||||||||||||||||||||||||||||
![]() |
|||||||||||||||||||||||||||||||||||||||||||||||
冠軍: 亞軍: ![]()
![]() |
標緻205 T16是瘋狂B組最文明的一台賽車,除了沒有任何人因為這台車而喪命之外,它也是瘋狂B組五壯士當中長得最像原型車的一台。不過標緻205
T16終究只是模樣與民用版205相似而已,標緻將一具1.7L渦輪增壓發動機放到了前排座椅之後,350匹馬力僅需推動900kg的車身。 |
B組結束之後,標緻排出了難成大器的306
MAXI參戰A組,輸得一敗塗地!原本的205 T16被派到了達卡拉力賽與派克峰,取得的優異成績也讓標緻高層眉開眼笑!總之,「瘋狂B組」的市售車極其稀有、成為多金玩家爭相收藏的珍品。
|
|||||||||||||||||||||||||||||||||||||||||||||
![]() |
|||||||||||||||||||||||||||||||||||||||||||||||
完賽里程:4791.78 公里
保時捷962最初是為美國IMSA比賽而誕生,不過保時捷還是將962帶回歐洲賽場,在利曼大賽創造佳績。通常參加歐洲賽事的962被稱為962C,
而這個C就是指Group
C。
1987年派克峰
車輛:
時間:
1985年Walter Rohrl駕著Quattro S1征戰多場Group B組賽事,截至當季結束,Walter
Rohrl在45場比賽拿下29個冠軍,最後取得年度車隊寶座。
當Group B吹起熄燈號,Audi車隊更加認真參加入Pikes Peak爬山賽,1986年第二代Audi Sport quattro
S1帶著600匹馬力引擎參加Pike
Peak國際登山賽,總計20公里、156個彎道,以10:47:85分鐘完賽,成為完美駕馭這條山道的賽車神話。 |
![]() ![]() |
![]()
冠軍:
亞軍:
冠軍:
1987年威廉斯車隊與本田引擎的合作,終於贏得了第一座車手冠軍,Nelson Piquet獲3勝、獲得73分奪得冠軍,但他的隊友: Nigel Mansell贏得6勝; 總積分卻落後他15分,只能屈居亞軍!
這是威廉斯車隊連續兩年贏得冠軍車隊,而且137分實在是領先隊友太多,居然贏麥拉倫車隊61分之多!雖然獲得如此重大成功,本田依舊與威廉斯車隊 結束合作,轉而跟麥拉倫車隊合作,而且與蓮花車隊的合約依舊不變。導致1988年威廉斯車隊沒有引擎可用,最後只好使用自然吸氣的Judd引擎,隔年成績自然就全垮了。
|
|||||||||||||||||||||||||||||||||||||||||||||
![]()
1987年Lotus
99T是蓮花車隊最後一台贏得F1分站冠軍的賽車,也是F1第1輛使用主動式懸吊系統 (Active suspension)的賽車。
這台賽車因洗拿而聞名,洗拿在1987年駕著這台Lotus 99T在摩納哥大賽第2位起跑,在第30圈超越Mansell,一舉奪冠!揚名天下! |
|||||||||||||||||||||||||||||||||||||||||||||||
![]() |
![]() |
||||||||||||||||||||||||||||||||||||||||||||||
標緻參加達卡拉力賽從1987年開始,那年的主要贊助商是CAMEL駱駝香煙,參賽車款是以標緻205為基礎發展而來的205 Turbo 16(T16),最後由芬蘭籍車手:Ari Vatanen(曾經在瘋狂B組賽事中發生重大事故)和法國籍車手Bernard Giroux的搭檔獲得1987年達卡拉力賽冠軍。
|
![]()
冠軍: |
冠軍:
亞軍:
Delta HF屬於第一代Delta,而它的車系生產周期長達15年,但此「HF」標誌的高性能版本在15年中只生產了不到6000輛。這樣的做法只為為了應付當年WRC參賽車型的最低產量規定。 |
|||||||||||||||||||||||||||||||||||||||||||||
![]() |
|||||||||||||||||||||||||||||||||||||||||||||||
7.0L V12引擎可以迸發出690馬力,不到900kg的車重
帶給XJR9動力更大的發揮空間,最終它交出了一份維持將近30年的賽事記錄——394圈5333公里!捷豹贏得冠軍,中斷保時捷連勝,靠的就是XJR-9。
|
![]() |
![]()
冠軍:
冠軍車隊: 1988年洗拿加入麥拉倫車隊,成為保魯斯的隊友,兩人展開了F1史上一段傳奇對抗。這年麥拉倫車隊在全年16場賽事中取得了15場分站冠軍。洗拿取得8座,保魯斯取得7座。雖然年度總積分保魯斯以105分勝過洗拿的94分,不過當時F1只計算全年最佳的11場分站積分,因此洗拿以90分壓過保魯斯的87分,贏得車手冠軍。
當年的葡萄牙站,洗拿在保魯斯欲超車的時候企圖將對方擠向護牆,令保魯斯幾乎直接撞牆,使得兩人的關係出現裂痕,日後的競爭逐漸趨向激烈。 |
|||||||||||||||||||||||||||||||||||||||||||||
![]()
冠軍:
|
|||||||||||||||||||||||||||||||||||||||||||||||
1988年,WM Secateva車隊的WM
P88於穆桑大直道寫下每小時405公里的速度紀錄,雖然這組賽車沒拿任何獎項,甚至沒有完賽,只是為了要挑戰創這個405公里的直線速度紀錄罷了。 |
冠軍:
亞軍:
|
||||||||||||||||||||||||||||||||||||||||||||||
標緻1987年在達卡拉力賽奪冠之後,決定在1988年改以405為基礎的405 T16做為主戰車型,主力贊助商也從駱駝香煙改成PIONEER音響,不過1988年冠軍卻依舊是莫名其妙創下二連霸的標緻205 T16,冠軍車手是芬蘭車手:Juha Kankkunen與Juha Piironen。至於1987年達卡冠軍的芬蘭車手:Ari Vatanen為何在1988年沒有 創造二連霸呢?那是因為他的賽車在比賽之前失竊。 ![]() ![]()
1988年派克峰 |
![]() 在2012之前,歷史上可以跟F2002賽車相提並論的賽車只有1988年麥拉倫車隊的MP4/4與2011年Sebastian Vettel駕駛的Red Bull RB7!閻驊則認為2017年的Mercedes F1 W07 Hybrid 已經勝過以上三台賽車。 若用「比賽中領先時間」的數據來檢驗這三輛賽車,1988年整個賽季MP4/4賽車在97%比賽圈數/距離中獨領風騷、而F2002的81%領先圈數百分比在F1歷史上只能排第三名而已。 由Sebastian Vettel及Mark Webber所駕駛的RB7賽車在1133圈的賽季總領先圈數中只領先了889圈 (領先百分比) 僅有78.5%甚至低於F2002。光從這個數據來判斷,RB7「火星車」的稱號可能名不符實 ! MP4/4不但在排位賽中遙遙領先,比賽一開始後也馬上將對手甩在後面並一路奔馳到終點。而F2002雖然在排位賽的表現較不出色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年Williams車隊的Juan Montoya在排位賽表現特別出色) ,最總能在比賽中以穩定性擊敗對手。2011年賽季Red Bull車隊只在79%的比賽時間中領先對手就已經讓觀眾覺得乏味,那1988年的F1車迷豈不是要砸電視了嗎?實則不然,1988年賽季是F1歷史上最刺激的賽季之一。原因出在哪裡?原因就出在隊友。 在F2002所獲得所有積分中,一號車手Michael Schumacher幾乎比隊友Barrichello多出了近一倍。反觀兩位駕駛MP4/4賽車的車手Senna與Prost在積分上難分勝負,最後Senna只以些微之差擊敗Prost 贏得1988年車手冠軍 。MP4/4賽車締造出優異成績的原因也包括擁有兩位不世出的F1車手,反觀F2002賽車在2001賽季引起不少爭議 (包括奧地利站與美國站) 。許多人都很好奇假如Ferrari車隊肯讓Barrichello放手一搏,最後的世界冠軍究竟會花落誰家?2011年賽季Red Bull車隊並沒有偏袒哪一位車手 (雖然一直有傳聞顯示Sebastian Vettel的賽車更新較早) ,但澳洲車手Mark Webber卻早早退出了世界冠軍的競爭行列,兩位Red Bull車手競爭的激烈程度甚至不如2010 年賽季。 |
||||||||||||||||||||||||||||||||||||||||||||||
![]()
|
|||||||||||||||||||||||||||||||||||||||||||||||
完賽里程:5265.12 公里
Sauber C9是首台在比賽中突破400km/h時速的賽車,
為瑞士Sauber車隊與賓士汽車爭得了不少榮譽!不過1989年是穆桑大直道保持全線暢通的最後一年。1990年起,穆桑大直道加入兩個減速彎,讓賽車的最高車速受到抑制,往後賽事的路線也在這一年奠定! |
一∼三名大滿貫
|
![]()
冠軍:
1989年麥拉倫車隊優勢仍在,世界冠軍的人選仍然不出洗拿和保魯斯。第二站聖瑪利諾站,洗拿違反兩人「君子協定」,讓兩人關係開始緊張,倒數第二站:日本站,洗拿企圖超越保魯斯時撞上對方,讓保魯斯退賽。雖然洗拿回到賽場上並領先,但遭到FIA取消比賽資格,使得保魯斯得到1989年F1車手冠軍。 儘管如此,保魯斯和麥拉倫車隊的關係已經惡劣到難以收拾!而洗拿先前在蓮花車隊(Team Lotus)與引擎供應商:本田(Honda)高層建立起良好關係,本田在兩人的衝突中明顯偏袒洗拿,給予洗拿較多的資源幫助,麥拉倫車隊老闆:丹尼斯(Ron Dennis)唯恐失去本田引擎也只好默許,曾有麥拉倫車隊的工作人員形容此種狀況:「保魯斯是一位使用本田引擎的麥拉倫車手,而洗拿則是一位使用麥拉倫底盤的本田車手。」 本年賽季結束後,保魯斯離開了麥拉倫車隊,轉投法拉利車隊。
|
|||||||||||||||||||||||||||||||||||||||||||||
![]() |
|||||||||||||||||||||||||||||||||||||||||||||||
![]() |
|||||||||||||||||||||||||||||||||||||||||||||||
![]()
1989年,王牌車手Ari Vatanen回歸,並和瑞典籍Bruno Berglund駕駛Peugeot 405 T16奪冠。
1989年派克峰 |
![]()
冠軍: 亞軍:
|
冠軍:
![]() |
|||||||||||||||||||||||||||||||||||||||||||||
完賽里程:4882.40 公里
捷豹XJR-12的下一款是羅斯·布朗設計的 |
![]() ![]() |
![]()
冠軍:
1990年,保魯斯帶著1號車號轉投法拉利車隊,在倒數第二站日本站,情況跟1989年相反,保魯斯必須擊敗洗拿才能保住爭冠機會。排位賽洗拿取得杆位、保魯斯
排第二,正賽起跑後,保魯斯取得領先,到了第一個彎角,洗拿直接從後面將保魯斯撞出賽道,洗拿得到他第二座世界冠軍。 |
|||||||||||||||||||||||||||||||||||||||||||||
![]() |
|||||||||||||||||||||||||||||||||||||||||||||||
Peugeot 405 T16(2)
1990年,標緻車廠更換贊助商,又從PIONEER音響改回駱駝香煙,這年的組合跟1989年是原班人馬,都是Ari Vatanen和Bruno
Berglund駕駛、車款也都是Peugeot 405 T16。創下品牌4連霸的歷史紀錄。
|
![]()
冠軍:
亞軍: |
冠軍:
亞軍: Toyota Celica
GT-Four |
|||||||||||||||||||||||||||||||||||||||||||||
在1990賽季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位外來車手贏過被芬蘭車手包辦的千湖拉力賽,而被稱為「鬥牛士」的西班牙賽車手:卡洛斯•賽恩斯(Carlos Sainz)年打破這個傳統,他在千湖拉力賽成功壓制為數眾多的芬蘭車手。後來在瑞典拉力賽他又拿到了四次第2名和兩次第3名的成績,證明千湖拉力賽冠軍並非偶然。當年他便拿到1990年WRC車手冠軍, 此冠軍得來不易!因為1987年WRC賽事改制後,蘭吉雅已經連續三年奪冠。 | |||||||||||||||||||||||||||||||||||||||||||||||
![]() |
|||||||||||||||||||||||||||||||||||||||||||||||
完賽里程:4922.81 公里
馬自達787起源自英國設計師:尼格爾•史陶德(Nigel
Stroud)設計的757、767,本來按照順序應命名為777,但因為777在日語裡很難發音,故改成787。 馬自達787搭載可產生最大馬力700hp / 9,000rpm、峰值扭力54kgm/7,500rpm的四轉子R26B型引擎,變速箱系統則用保時捷962C的五速手排變速箱採上下顛倒的方式裝置。1991年 利曼冠軍是日本廠商首次奪冠,馬自達787也是史上唯一奪冠的轉子引擎賽車。1992年利曼規定轉子引擎原型車不得出賽。雖然1993年又可以參加!不過 馬自達787已經沒競爭力了,55號冠軍車目前保存在馬自達博物館。 |
![]()
|
冠軍:
本田早在1964年就以廠隊身份參賽,在65年和67年雖有拿下單站冠軍,但並沒有拿下年度車手或車隊冠軍,然後1968年就退出,1983年才重新參加F1。不過這一次本田是以引擎供應商身份參賽,同時也是日本車廠在F1史上最輝煌的一刻。
1991年8月5日本田宗一郎因肝功能衰竭在東京過世,儘管兩個月後,洗拿駕駛本田V型12汽缸引擎的賽車再度奪下雙料冠軍,但本田卻以連續獲得冠軍之後「沒有值得追求的目標」為由退出F1。 |
|||||||||||||||||||||||||||||||||||||||||||||
![]() |
|||||||||||||||||||||||||||||||||||||||||||||||
![]() |
![]() |
||||||||||||||||||||||||||||||||||||||||||||||
|
|||||||||||||||||||||||||||||||||||||||||||||||
![]()
![]()
由於PSA集團政策調整,標緻車隊退出達卡拉力賽,1991年開始改由雪鐵龍ZX上陣,車手陣容維持原狀。贊助商則讓PIONEER音響與駱駝香煙並存,此專案名為《ZX
Rally-Raid 專案》。 |
![]()
冠軍:
亞軍: |
冠軍:
亞軍:
1991賽季非常激烈,蘭吉雅車隊的坎庫寧(Juha Kankkunen)是卡洛斯•賽恩斯(Carlos Sainz)最主要勁敵。經過一個賽季的纏鬥,蘭吉雅包辦車隊、車手冠軍,豐田車隊的賽恩斯以七分之差屈居第二。不過那幾年的世界冠軍由賽恩斯和坎庫寧「輪流坐莊」,所以沒有任何人悲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